#机构:机器人规模将远超汽车、3C行业# 当前A股正处于系统性慢牛的上升通道中,这一趋势由多重因素共同支撑。从宏观层面看,中国经济复苏动能持续增强,政策端通过降准、活跃资本市场等组合拳稳定市场预期 。8月12日大金融板块集体爆发,券商、期货等细分领域资金流入显著,银行股因高股息率和半年报净利润普遍增长超10%成为避险首选 。与此同时,两融规模突破2万亿元创十年新高,流动性宽松预期进一步提振金融板块估值 ,形成“大金融搭台”的稳定格局。
在金融板块托底的基础上,科技成长股成为市场主攻方向。8月15日A股成交额连续3日突破2万亿元,AI硬件、机器人等科技赛道领涨。这种“大金融搭台、科技唱戏”的结构,本质上是市场对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双重逻辑的共振反应——金融板块提供估值安全垫,科技板块则承载经济转型的增长预期。以机器人产业为例,其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的集大成者,正站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的历史拐点。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催化产业拐点,投资主线清晰。
8月14日开幕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成为机器人板块持续走强的直接催化剂。这场汇聚全球16国280支队伍的赛事,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产业生态成熟度的“压力测试” 。从赛场释放的信号看,三大投资主线值得重点关注:
1. 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
运动会中,绿的谐波、柯力传感等企业展示的谐波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已从2020年的35%提升至50%。特斯拉Optimus BOM成本从50万元降至15万元,核心驱动因素正是电机、传感器、AI芯片的国产替代。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持仓占比8.2%)、AI视觉算法领军企业奥比中光(持仓占比6.7%)等标的,直接受益于零部件自主可控的浪潮 。
2. 整机量产进入倒计时
参赛企业的量产规划透露出行业爆发的时间表:宇树科技H1机器狗全球市占率70%,其人形机器人已进入车厂、科技馆等场景测试;优必选Walker X家庭服务机器人计划2025年秋季交付首批30台。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Optimus宣布2025年量产数千台,2030年目标百万台,其复用汽车供应链的策略(电池、电机、压铸)将大幅降低成本。这种“技术验证-场景落地-规模复制”的路径,与弘毅远方基金经理马佳“在技术拐点前布局”的策略高度契合 。
3. 场景渗透从工业向民生延伸
运动会设置的工业装配、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场景赛项,揭示了机器人应用的多元化趋势。在工业领域,机器人已能完成汽车制造中0.01mm精度的3C组装,单台替代3-5名工人,回本周期缩至2年;在民生领域,小米CyberOne二代搭载的Mi-Sense系统实现环境识别精度99%,单机日处理数据量达1TB,为家庭陪伴、儿童教育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撑。这种“工业筑基、民生破局”的节奏,与基金经理在半年报中强调的“核心零部件、AI算法、整机制造三大环节”布局形成共振 。
弘毅远方基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 基金在机器人产业的布局,展现出三大独特优势:
1. 前瞻性的技术拐点捕捉能力
基金经理马佳拥有12年科技产业投资经验,2019年重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1年转向AI算力的成功案例,验证了其“在技术拐点前布局”的敏锐判断力 。在机器人领域,其提前布局绿的谐波(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占率38%)、震裕科技(电机铁芯核心供应商)等标的,精准卡位人形机器人量产前夜的零部件需求爆发 。
2. 全产业链覆盖的投资组合
截至2025年二季度,基金股票仓位达82.27%,其中机器人产业链相关标的占比超40%,覆盖减速器、传感器、AI芯片、整机制造等关键环节 。这种“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的立体布局,既能享受技术突破带来的估值提升,又能分享规模化量产的业绩红利。
3. 政策红利与产业周期的共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2027年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弘毅远方基金的持仓结构(如持有国内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AI视觉算法领军企业奥比中光),与政策导向的“核心部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国际先进水平”高度契合 。这种政策-产业-资本的三重共振,为基金长期收益提供了坚实支撑。
投资总结
在A股慢牛格局下,$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 基金通过“大金融托底、科技突围”的策略,精准把握机器人产业的黄金机遇。随着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释放的技术验证、量产信号,以及政策端的持续加码,机器人板块有望复制新能源汽车的十年成长逻辑。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产业拐点前布局兼具技术壁垒与量产能力的标的,将是分享下一个十年科技红利的关键。正如基金经理马佳在半年报中所言:“人形机器人已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我们正站在一个万亿级产业爆发的前夜。”这种前瞻性判断,或将引领弘毅远方基金在机器人产业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弘毅远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