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时代全面开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想象走进现实。随着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的开幕,人形机器人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基金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更是彰显了这一领域的投资潜力。
人形机器人投资机会
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研发迈向商业化量产的关键拐点,2025年被业界普遍视为商业化元年。在动力系统、高力矩伺服关节、全身协调控制算法等关键环节逐步成熟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在稳定性、灵活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优化 。从市场数据来看,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10.1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6%;同期销量从1.19万台增至60.57万台。中国市场前景同样广阔,2030年规模预计达380亿元,销量跃升至27.12万台,占全球份额44.77%。这一庞大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潜在回报。
从应用场景角度分析,短期内工业制造领域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在汽车制造和3C电子等细分行业,人形机器人有着迫切需求。例如在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中,人形机器人能够高效完成零部件装配、焊接、检测等复杂工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瑞银证券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保有量将突破200万台,工业场景(含汽车制造)占比达63%。从中长期来看,医疗、物流、C端消费等领域将为人形机器人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在物流领域,能够实现仓储货物的高效搬运和分拣,提升物流效率;在消费领域,可为家庭提供陪伴、教育等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从产业链角度而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具备显著优势。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闭环,同时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配套和充足的能源供应。在政策与资本多年协同支持下,中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特色鲜明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并且,中国在过去20年培养了大量高端技术人才,工程师红利明显。在核心零部件环节,国内企业取得显著突破。以减速器为例,国内企业在谐波减速器等关键技术上持续突破,逐步打破国外垄断,本土化率显著提升;传感器领域,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产品性能加速迭代,适配复杂环境的能力持续增强;控制器作为机器人“小脑”,在运动控制算法、智能化控制等维度快速追赶,与国际差距不断缩小。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环节也汇聚了宇树、智元、优必选等兼具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凭借丰富经验满足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等多元需求。本体制造企业作为产业链的终端供给方,其产品质量直接决定下游应用效果。随着工业制造、医疗、物流等场景的加速渗透,具备技术积累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
机器人何时能普及到家庭
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等领域发展迅速,但要普及到家庭仍面临诸多挑战。家庭场景复杂多变,人类需求千差万别,这对机器人的泛化能力要求极高。相比工业场景,家庭场景中的机器人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既需处理不同的任务,还得确保价格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目前机器人的一般落地顺序是工业—商业—家庭,家用机器人的“落地率”相对滞后。
不过,业内普遍认为未来3 - 5年,家用机器人会在部分家庭场景中落地。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预计,家用机器人进家可能从最简单的单一场景任务开始,最容易实现的就是“抓取和放置”。比如,可能会出现升级版扫地机器人,除扫地外还能完成收拾桌面、扔垃圾等简单任务,随后过渡到更复杂的叠衣服、整理床铺等针对软体的高精度操作。在外观设计方面,家用机器人不一定会采用当下研发阶段对运动控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双足行走和灵巧手形态,而更注重功能与家居环境的融合。例如,优理奇公司研发的Wanda机器人采用轮式底盘设计,续航能力远高于双足,便捷性及成本优势显著。它的手由灵活的三趾抓夹组成,内嵌触觉传感器,帮助其抓取物体时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完成捏鸡蛋、抓豆腐、洗衣服等任务 。
从市场推进情况来看,少数厂商已开始面向家庭客户推进产品。美国机器人初创公司Weave Robotics发布的家庭服务机器人Isaac计划于2025年秋季交付,首批出售30台。优理奇正在推进Wanda“走进家庭”计划,目前正在向目标用户分批交付。但更多厂商对于进家还存在诸多顾虑,选择优先在工业和服务场景中验证功能、积累数据。优必选机器人Walker已进入车厂、科技馆等场景,家用机器人研发尚在推进。
专家预计,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尤其是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系统以及末端泛化操作水平的进步,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拓展,预计5 - 10年内,家用机器人将会在大众层面普及。但在此之前,还需解决一系列问题,如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机器人在物理安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增强机器人行为的可解释性,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避免机器人在执行指令时因误解人类本意而出现意外伤害;加强对“人机关系”重塑的研究,提前预判机器人进入家庭对人类心理和社会互动的影响;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入家用机器人市场,并推动技术标准化。
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前景广阔,虽然家用机器人普及尚需时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的逐步成熟,其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正日益接近现实,而这一过程也将为投资者带来丰富的机遇与挑战。弘毅远方甄选混合A基金聚焦这一产业,有望在未来收获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