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创新药是全市场表现最好的资产之一,也是医药投资人的难得的战略性机遇期。而港股通创新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年内已有多只相关指数涨幅超100%。如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上涨108.38%,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上涨110.17%,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上涨102.57%……#你认为本轮牛市能走多远?# #创新药赛道持续活跃 行情空间有多大?#
毫无疑问创新药行业拐点已经到来,政策鼓励、业绩拐点加上有BD催化,妥妥的就是“戴维斯三击”,再加上大量资金涌入,目标明确就是奔向创新药。因此创新药今年开始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特别是康方生物、三生生物、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等。
随着港股创新药一路大涨,我的后台私信也彻底爆了,几乎所有人都在问:“创新药还能买吗?!”我当然当然明白大家的想法:买吧,怕后面不涨了,高位站岗;不买吧,又怕后面大涨,踩空大牛市行情。那么创新药目前是什么情况,未来创新药会怎么样?
1、政策红利的密集释放。2024年创新药首次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创新药行业的大力支持。在医保支付、投融资等多维度鼓励新药创新,集采也将新药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上市新药的市场回报。
2、创新药出海订单增加。国内药企BD已开始由向内引进(License-in)转为向外授权(License-out)。而出海还有望突破国内市场盈利的天花板,同时也顺应创新全球化产业趋势。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许可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商务拓展)交易总额。
3、企业业绩拐点显现。随着中报的陆续公布,创新药企业交出了不错的答卷,一些龙头实现了净利润大幅增长、或亏损大幅收窄的情况。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加速进入了盈利期,充分展现出创新药龙头的韧性。
4、估值水平趋向合理。医药板块自2021年中开始经历了3年多的大幅回调,至2024年9月下旬的那波反弹之前,估值水平早已趋于合理甚至到达低估状态,即便是近一年来有所反弹,但长期来看部分优质医药资产的性价比依然较高,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
5、医药行业前景广阔。在中长期视角下医药行业在老龄化趋势中展现出极强的增量属性比较优势,具备逻辑周期长、确定性高的特征。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直接推动刚需医药市场扩容,未来配置资金将有望从中长期维度向医药板块倾斜,从而推动行业整体估值水位上移。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今年以来除了4月7日那一次回调,创新药板块至今都没有过“像样”的回调,以至于很多小伙伴都有种“望药兴叹”的感觉,那么最近创新药板块正在经历的短期调整,就极有可能是一次介入良机。
总的来讲在政策鼓励+出海红利++业绩拐点+前景广阔的背景下,创新药依然是2025年最确定的投资主线,目前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深度参与这个投资机遇?
东方红医疗升级A类(015052)和C类(015053)是一只主动基金,分散布局医药子行业(细分为18类),构建多元收益来源,降低政策波动冲击。聚焦高成长创新药企,通过深度研究提前布局技术迭代与商业化拐点。
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从40-50%(2022年)升至80.62%(2025年),如百利天恒(占比10.05%)、迪哲医药(8.98%)、泽璟制药(4.52%)、恒瑞医药(5.74%)、华东医药(5.88%)、科伦博泰生物-B(9.68%)、诺诚健华(4.99%)。
基金经理江琦,曾任中泰证券研究所医药生物行业首席分析师,深耕医药行业研究超10年,强调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应对医药行业的复杂性,将医药行业细分为18个子领域,根据不同子行业的生命周期和驱动因素进行配置,并非单押某一赛道。
她认为需根据宏观环境、政策变化及子行业所处周期阶段,动态调整组合中“低估值抗风险”与“高成长”资产的配比。她坚信医药行业的长期超额收益最终来源于科技成长驱动的价值创造。因此她长期聚焦创新药等具备高成长潜力的领域,致力于寻找能够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创造临床价值的企业。
江琦目前重点关注创新药板块,认为中国创新药在经过多年的投入期后。正进入“开花结果”的收获阶段,有望迎来从1到10的快速发展。她关注两类企业:具备强大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生物科技创新公司(纯创新药企),传统药企中成功向创新转型的代表。
总得来讲江琦对医药产业的深度认知与灵活的策略调整,如2024年底精准加仓创新药,在政策与产业周期共振下实现超额收益,其高集中度持仓反映对创新药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这只基金适合长期配置,短期波动可视为布局机会。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C$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 #晒实盘# @东方红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