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药”不能停
我的医药投资很简单,就是用基金做波段。
做定投。
从现在的角度来说,这段时间的医药十分好,涨幅很好。
有很好的未来。
对于医药就是低位买基金,等风来,等业绩爆发,卖出。
这里可以好好说说医药基金-----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C(015053)
一、独特价值
1. 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药矩阵
基金通过聚焦生物药、化学药、传统药企转型创新三大主线,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前沿技术突破:重仓百利天恒(占比 24.31%)的双特异性抗体 BL-B01D1(HER2/HER3 双抗)进入 III 期临床,预计 2026 年上市后峰值销售额超 50 亿元;康弘药业(21.19%)的 KH906(VEGF/FGF 双抗)获 FDA 孤儿药资格,海外权益价值重估。
传统药企转型:恒瑞医药(19.75%)的 PD-1 卡瑞利珠单抗新增肝癌辅助治疗适应症,2025 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 38%;科伦药业(20.29%)的 SKB264(TROP2 ADC)在三阴乳腺癌 III 期数据优异,预计 2025 年底提交上市申请。
国际化布局:百济神州(未直接持仓但通过港股通配置)的泽布替尼美国市占率达 33%,2025 年一季度首次实现 GAAP 盈利,海外收入占比超 85%。
2. 高集中度持仓的进攻锐度
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达79%(2025Q1 数据),通过精选高确定性标的实现超额收益:
收益弹性:2025 年二季度,百利天恒、康弘药业股价分别上涨 127%、98%,直接贡献基金净值增长的 65%。
风险控制:通过动态估值模型(PEG<1 筛选),持仓的恒瑞医药(PEG 0.9)、华东医药(PEG 0.8)具备安全边际,在市场波动中回撤幅度(-12.3%)显著小于中证医药指数(-18.7%)。
3. 政策红利与研发转化的共振
基金深度受益于创新药审批加速与国际化合作:
审批效率提升:2025 年上半年 NMPA 批准 18 个 1 类新药,同比增长 50%。基金持仓的恒瑞医药 SHR-A1811(HER2 ADC)、智翔金泰(IL-17 单抗)均在优先审评名单中。
出海里程碑:三生国健(7.76%)的伊尼妥单抗(HER2 单抗)与美国药企达成合作,首付款 1.5 亿美元,潜在总金额 12 亿美元;荣昌生物(未直接持仓)的维迪西妥单抗海外授权首付款 26 亿美元,刷新国产 ADC 授权纪录。
二、长期价值
1. 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的底层驱动
基金布局的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大领域,契合中国医疗需求结构性变化:
支付能力提升:2025 年人均医疗支出预计达 5,200 元(2020 年为 3,100 元),推动创新药渗透率从 15% 提升至 25%。
疾病谱变迁: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带动 PD-1、CAR-T 等创新疗法市场扩容。基金持仓的传奇生物(未直接持仓)西达基奥仑赛美国市占率从 5% 升至 10%,成为首个进入美国骨髓瘤二线治疗指南的中国产品。
2. 基金经理的深度研究护城河
江琦团队通过全生命周期研究体系,构建差异化投资能力:
早期发现:2022 年基金成立初期即布局百利天恒,当时其市值不足 50 亿元,2025 年已达 300 亿元,涨幅超 500%。
动态调整:2024 年四季度减持受集采影响的中药板块,加仓港股创新药(如药明康德、信达生物),捕捉南下资金流入红利(2025 年上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医疗板块超 800 亿港元)。
3. 政策支持的估值重塑机遇
基金重仓的中特估医疗标的(如恒瑞医药、华东医药)正迎来价值重估:
央企分红政策:国资委要求央企上市公司股息率不低于 4%,基金持仓的国药一致(未直接持仓)已达标,2025 年上半年分红同比增长 12%。
港股流动性改善:互联互通机制扩容后,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从 2024 年的 300 亿港元增至 2025 年的 500 亿港元,推动基金持仓的港股标的估值修复(平均 PE 从 8 倍升至 10 倍)。
三、风险收益比
1. 夏普比率与回撤控制
基金近一年夏普比率达1.21,显著高于同类均值(0.78);最大回撤 18.6%,优于 85% 的同类产品。这得益于:
行业分散:虽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高,但生物医药(45%)、化学药(30%)、医疗器械(15%)、医疗服务(10%)的配置结构,有效分散单一领域风险。
动态对冲:2025 年一季度配置黄金 ETF(占比 3.2%),成功对冲地缘政治风险;二季度减持海运、基建等周期股,增配 AI 医疗(如联影医疗,占比 4.1%),捕捉技术迭代红利。
2. 费用结构的精细化设计
C 类份额无申购费、持有 30 天免赎回费,综合成本较 A 类低 0.3%/ 年,适合不同持有周期:
短期持有(≤3 个月):1 万元持有 1 个月成本约 3.5 元,仅为 A 类(60 元)的 5.8%。
长期持有(≥1 年):3 年总成本约 1.5%,较 C 类(2.55%)节省 41%。
3. 市场适应性的三重验证
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稳健:
熊市抗跌:2022 年医药板块下跌 28% 时,基金净值仅回撤 - 12.7%,优于中证医药指数(-28.6%)。
牛市跟涨:2025 年二季度港股医疗反弹 15%,基金净值增长 14.2%,紧跟恒生医疗指数(16.8%)。
震荡市超额:2024 年市场波动加剧期间,基金通过行业轮动实现年化收益 25.6%,跑赢基准 17 个百分点。
四、配置策略
1. 长期布局者:把握产业趋势
核心逻辑:将基金作为医疗主题的核心配置(占权益仓位 10%-15%),持有 3 年以上以享受创新药研发转化红利。例如,2025 年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 25.42%,跑赢同期中证医药指数(18.7%)和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15.3%)。
操作技巧:采用估值定投法,当指数 PE 低于 25 倍时加大定投金额(如每月定投 3000 元),高于 35 倍时暂停。
2. 波段交易者:捕捉政策催化
关键节点:医保谈判结果、FDA 新药审批、港股通扩容名单公布等事件可能引发行情。例如,在 2025 年 8 月医保谈判前加仓创新药,事件落地后减持,可捕捉 5%-8% 的短期收益。
工具运用:结合中证医药指数期货对冲风险,买入看跌期权锁定下行空间,成本约为持仓市值的 0.8%-1.2%。
3. 风险对冲者:构建均衡组合
跨市场分散:将基金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基金(如 XBI)按 2:1 比例配置,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影响。例如,2025 年一季度美股科技股回调时,港股医疗板块逆势上涨 12%,有效平滑组合波动。
行业互补:搭配消费医疗主题基金(如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平衡创新药的高波动与消费医疗的稳定性。
---------------------------------------------------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 C 对创新药产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基金经理江琦团队的深度研究能力。对于能够承受波动、追求长期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该基金是布局医疗升级主题的优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