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意到创新药,是 2020 年疫情那阵。看着新闻里疫苗研发的消息,总觉得这行当藏着改变世界的力量。那年秋天,手里刚有笔闲钱,没多琢磨就买了只创新药主题基金,买的时候眼睛发亮 —— 脑子里全是 "国产替代"" 全球领先 " 这些词,好像手里攥着的不是基金份额,是未来的希望。
头三个月确实顺。基金净值噌噌涨,每周打开账户都能多赚点,那时候觉得自己眼光独到,连基金经理的季报都看得津津有味,把那些拗口的药名抄在小本子上,仿佛自己也成了半个业内人。
转折出现在 2021 年春天。先是有只明星药临床试验失败的消息,接着医保谈判砍价的力度超出预期。基金开始跌,一开始以为是正常回调,还补了两次仓。没想到跌起来没个头,从盈利 20% 到亏损 15%,只用了半年。最难受的是看持仓里的公司,明明研发管线还在推进,股价却像断了线的风筝,每天净值更新时,心都跟着揪一下。
家人劝我割肉,说 "这玩意儿看不懂就别碰"。我盯着持仓明细发呆,那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的药名,突然变得陌生。后来想通了,创新药从来不是坦途 —— 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成功率不到 10%,哪能指望它像消费股那样稳稳增长?
去年夏天,我减了一半仓位,不是不看好了,是学会了敬畏。剩下的份额没动,就当是给 "认知不足" 交的学费。现在偶尔还会看行业新闻,知道某家公司的新药出海成功了,某款 ADC 药物获批了,心里不再是当初的狂喜,更多的是平静 —— 就像看着远方的航船,知道它会经历风浪,但终究在朝目标航行。
投资创新药这几年,没赚到什么钱,却明白一个道理:所有伟大的创新,都得熬得过无人问津的夜晚。现在还留着点底仓,不是盼着一夜暴富,是想看看那些在实验室里熬白了头的科学家,能不能真的把更多新药捧到患者面前。毕竟,比起 K 线图的起伏,这才是创新药最该有的重量。@东方红资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