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慢"与"快":一个旁观者的产业观察
作为一名始终关注医药领域的投资者,虽然尚未持有东方红医疗升级基金,但这半年来创新药行业的变化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产业机遇,往往藏在政策与市场的"时间差"里。
记得2024年三季度,医药板块还在经历调整期,不少朋友对创新药持观望态度。但当时江琦经理选择加仓的逻辑,如今看来充满前瞻性——她抓住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产业周期的"临界点"。7月1日落地的两项政策堪称里程碑:国务院层面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相当于给创新药企业吃了"长效定心丸";而医保商保目录调整,则打通了创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这种"顶层设计+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在医药行业史上并不多见。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本身的"兑现加速度"。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经历了从"me-too"到"全球新"的蜕变,如今头部企业的研发管线里,不乏进入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的重磅品种。这种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恰如东方红基金净值曲线的上扬——不是偶然的脉冲式增长,而是产业价值的理性回归。
虽然暂时还没上车,但我始终用三个标准观察这个领域:看研发管线里"全球新"的占比,这决定了企业的护城河;看商业化能力的构建,这关系到创新价值的兑现效率;看政策衔接的节奏,这影响着行业的发展韧性。$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C$ 在这三方面的布局,与我对行业的判断不谋而合。
创新药从来不是赚快钱的领域,它需要像科学家做实验那样有耐心,像基金经理布局那样有远见。或许未来某个时点,当看到更多国产创新药惠及患者时,就是我与这个赛道真正同行的开始。
(已将$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C$ 加自选,期待见证更多创新药改写医疗格局的时刻)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A$
$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C$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