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跌、白酒强:A股风格切换的迷雾与真相

2025年8月29日,A股市场呈现明显分化:科技板块高位震荡,CPO、半导体等细分领域虽维持强势,但内部资金博弈加剧;白酒板块则逆势走强,部分标的因业绩超预期或估值修复逻辑引发资金关注。这一现象引发市场热议:风格切换是否已至?本文将从资金动向、行业逻辑、估值水平及市场情绪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资金动向:从“单向流动”到“双向博弈”
近期市场资金呈现“科技流出、消费流入”的短期特征。科技板块方面,前期积累的丰厚获利盘成为主要抛压来源。以CPO和半导体为例,部分标的自低位反弹很多,机构资金在业绩兑现期选择阶段性止盈。与此同时,白酒板块因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中秋消费旺季预期,成为资金防御选择。数据显示,中证白酒指数近5日净流入超50亿元,而科技类ETF则出现小幅净赎回(数据来自wind,截止8月29日)。
但需注意的是,资金流动并非单向切换。科技板块内部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如国产算力、先进封装等细分领域持续获得政策与产业资本支持;而白酒板块的反弹更多是估值修复,而非基本面反转。因此,当前资金动向更倾向于“高低切换”而非“风格彻底转向”。
二、行业逻辑:科技成长与消费防御的周期错位
科技与白酒的分化本质是行业生命周期与政策导向的差异。科技行业处于技术迭代与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期,AI算力需求爆发、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等长期逻辑未变。尽管短期受地缘政治扰动,但产业趋势的确定性仍吸引长线资金布局。
白酒行业则面临消费代际转移的挑战。年轻群体对低度酒、健康饮酒的需求上升,传统白酒消费场景承压。尽管部分企业通过产品升级(如推出高端系列)和渠道改革(如拓展线上销售)实现阶段性增长,但行业整体增速已从双位数回落至个位数。当前白酒板块的反弹更多是估值修复,而非基本面反转。
三、估值水平:科技高估值与白酒低估值的再平衡
从估值角度看,科技与白酒的分化具有合理性。截至2025年8月,科技50指数市盈率(TTM)约35倍,处于历史中位数上方;而中证白酒指数市盈率仅21倍(数据来自wind,截止8月29日),接近历史底部区域。这种估值差为资金调仓提供了安全边际。
但需警惕的是,科技板块的高估值已部分反映未来增长预期,若业绩增速不及预期,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而白酒板块的低估值虽提供保护,但若消费复苏弱于预期,估值修复空间亦有限。因此,估值水平并非风格切换的唯一依据,需结合行业趋势综合判断。
四、市场情绪:从“狂热追涨”到“理性配置”
市场情绪的变化是风格切换的催化剂。2025年上半年,科技板块在AI主题驱动下走出独立行情,部分标的市盈率突破百倍,市场情绪趋于狂热。而近期科技股的调整,部分源于对AI商业化回报的疑虑。麻省理工学院报告指出,95%的生成式AI项目未能产生可衡量利润,这一数据引发市场对科技泡沫的担忧。
相比之下,白酒板块因估值低、股息率高,成为资金防御选择。但需注意的是,白酒板块的反弹缺乏持续催化剂,若消费数据未能改善,反弹高度或有限。因此,当前市场情绪更倾向于“理性配置”,而非“风格彻底转向”。
五、结论:风格切换尚需观察,结构性机会为主
综合来看,当前科技跌、白酒强的现象更多是短期资金博弈与估值修复的结果,而非风格彻底切换的信号。科技板块的长期逻辑未变,但需警惕短期波动风险;白酒板块的反弹缺乏持续催化剂,更多是估值修复行情。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防御,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防御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