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王麟锴,负责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很高兴能在这个平台发表一些我的观点,做好陪伴,欢迎大家关注我并交流评论。

2025年7月9日,A股市场震荡攀升,沪指时隔8个月重返3500点,白酒板块在经历长期调整后迎来显著反弹。酿酒行业指数多只白酒股飘红,市场情绪有所回暖。这一轮反攻是短期技术性反弹,还是行业基本面反转的信号?需从政策纠偏、估值修复、行业出清及资金动向等维度综合分析。
一、政策纠偏:从“一刀切”到理性监管,释放消费信心
2025年5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引发市场对白酒需求的担忧,叠加地方“禁办令”对宴席场景的冲击,白酒板块估值持续承压。然而,6月以来,新华社、人民网、求是网等央媒集体发声,明确指出整治违规吃喝的核心是规范公务行为,而非阻绝正常人际交往,强调党员干部私人交往需守住“不影响公务”“不影响廉洁”的底线。这一政策纠偏有效缓解了市场对白酒消费场景过度收缩的恐慌。
政策层面的理性转向为白酒消费注入信心。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消费场景涵盖商务宴请、家庭聚会、节日礼品等,政务消费占比已不足5%。央媒的表态实质上是对市场过度解读的修正,有助于稳定渠道库存和终端动销预期。
二、估值修复:从“杀估值”到“价值洼地”,配置性价比凸显
自2021年2月以来,白酒板块经历长达四年的调整,估值水平已回落至历史低位。截至2025年7月8日,细分食品饮料指数市盈率为19.83倍,位于近10年2.94%的分位点,显著低于消费板块平均水平(数据来自wind,截止7月9日)。与此同时,白酒板块股息率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持续攀升,配置性价比逐步显现。
机构观点亦转向积极。中金公司指出,白酒基本面虽仍承压,但估值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配置价值渐显;广发证券认为,白酒行业有望迎来“估值-业绩”双底,当前已进入中周期买点。从资金动向看,食品饮料ETF(515170)等工具型产品成为小资金参与板块投资的重要渠道,其成分股涵盖白酒、饮料乳品等高壁垒板块,进一步印证了市场对消费核心资产的长期信心。
三、行业出清:从“内卷式竞争”到“结构性优化”,头部企业韧性增强
2025年,白酒行业面临消费疲软与库存高企的双重压力,头部企业通过“控货保价”策略稳定市场秩序。例如,部分酒企发布“控货令”,通过缩减传统流通渠道配额、强化直营渠道供给,缓解渠道利润压力。与此同时,行业“反内卷”共识深化,中国酒业协会联合头部企业发布倡议书,呼吁遏制非理性竞争,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这一过程中,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高端白酒凭借品牌壁垒和渠道掌控力,仍能维持稳健增长;次高端及区域酒企则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精细化运营,在细分市场寻求突破。例如,部分企业通过开放贴牌合作消化原酒储备,同时修复渠道利润,展现灵活应变能力。
四、资金动向:从“避险情绪”到“结构性布局”,消费板块获长期资金青睐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银行、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表现强势,而消费板块受政策扰动持续调整。然而,随着经济企稳信号显现,资金开始从高股息资产向成长与消费板块轮动。
从长期视角看,消费仍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带动白酒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尽管短期需求承压,但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壁垒强化的趋势未变。资金对消费板块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的押注。
五、未来展望:短期反弹可期,长期反转需观察基本面改善
综合来看,白酒板块的反攻是政策纠偏、估值修复、行业出清与资金轮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而言,板块估值已至历史低位,政策底与市场底逐步形成共振,反弹行情有望延续。但长期反转仍需观察基本面改善信号,包括:
需求端:居民消费信心回升,商务宴请、宴席等场景回暖;
供给端:渠道库存消化至合理水平,批价企稳回升;
政策端: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企稳带动消费升级。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