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人交流小站# #洞见阅读会#
fsykm的提问:
近几个交易日,科技板块总体涨势趋缓,其中不少股票较近期高位已出现较明显调整,请问各位投资者,科技回调,是机会还是拐点?还能再上车吗?
基赢客作答:
科技板块近期的回调是阶段性获利盘兑现和估值消化的正常现象,而非行业基本面拐点。是否还能“上车”,需结合市场环境、细分赛道景气度和个股质地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和建议:
一、回调本质:机会还是拐点?
机会论支撑:
产业趋势未变:AI、半导体国产化、数据要素等长期逻辑未受破坏,全球科技竞赛(如算力、大模型)仍在加速。
流动性宽松预期:若美联储年内降息落地,成长股估值压力缓解。
业绩验证期临近:一季报或中报将分化“真成长”与“伪概念”,优质标的回调后更具性价比。
拐点风险警示:
部分赛道估值泡沫:如无业绩支撑的AI应用、小市值科技股,可能持续挤泡沫。
地缘政治扰动:美国对华科技制裁升级(如限制AI芯片出口)可能短期冲击情绪。
结论:整体是机会,但需避开纯题材炒作标的,回调后更健康。
二、哪些细分方向仍可“上车”?
1. 高确定性赛道(防御性配置)
AI算力基础设施:光模块(800G/1.6T)、服务器、液冷(受益于能耗问题)。
逻辑:全球AI资本开支刚性,英伟达GB200等新品拉动需求,业绩能见度高。
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替代率<20%的环节(如光刻机零部件、前道设备)。
逻辑:国内晶圆厂扩产+政策扶持,订单饱满。
2. 超跌反弹方向(弹性品种)
消费电子龙头:苹果链、AI PC/手机供应链。
逻辑:估值处于低位,Vision Pro和AI终端催化需求复苏预期。
存储芯片:DRAM/NAND价格回升,叠加HBM(高带宽内存)需求爆发。
3. 政策催化型赛道
数据要素: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地方政府数据运营平台。
逻辑:2024年政策落地加速,商业模式从“主题”转向“业绩”。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产业链(减速器、力矩传感器)。
逻辑:产业从“0到1”,事件催化密集。
三、上车策略:择时与择股
分批布局:避免一次性重仓,采用“金字塔加仓法”(跌幅越大,加仓比例越高)。
聚焦业绩:优先选择一季报预增、订单可见度高的公司(如算力租赁、半导体设备)。
技术面辅助:观察关键支撑位(如60日均线、前期平台)是否企稳放量。
结论:如何决策?
激进投资者:可逢低布局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核心资产,博弈反弹。
稳健投资者:等待季报验证后,再介入业绩超预期的消费电子、数据要素标的。
当前科技板块回调更接近“机会”,但需严守纪律:不追高、不押注单一赛道、保留一定现金应对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