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能重来一次,回到2025年第一天,我一定要把那些躺在银行里的闲钱,狠狠地砸向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这类重点布局计算机、电力设备、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基金。
作为一个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仔细研究后发现$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OTCFUND|017811)$确实有点东西。先说管理团队,东方基金在科技和制造领域布局很深,旗下多只同类产品形成矩阵,投研资源共享的优势很明显。这就像你去吃饭,连锁大饭店总比街边小馆子靠谱,至少厨师跑路了还能找店长。
基金经理严凯是理工科出身,在电子行业干过多年实业,转行做投资后又深耕科技领域。这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背景,在选股时就像戴着显微镜和望远镜——既能看清企业细节,又能把握行业大势。去年他管理的几只产品在AI算力板块的布局就很精准,吃到了不少红利。
翻开历史业绩,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在近三年科技股震荡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特别是在2024年那波AI概念股集体跳水时,它们回撤控制得比同类产品好很多。这要归功于严凯的"核心+卫星"策略:用60%仓位配置确定性高的龙头企业,剩下40%灵活捕捉热点机会。就像打篮球,既要有稳定的中投,也要保留突破暴扣的能力。
行业配置上,人工智能主题基金重点布局算力芯片、算法平台、智能驾驶三大方向,高端制造则聚焦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军工新材料。这种配置既踩中了AI革命的浪潮,又把握了制造业升级的红利。就像同时押注电动车和充电桩,不管哪个先爆发都能赚钱。
更让我放心的是,基金公司内部员工持有自家产品超过5000万份,严凯本人也真金白银自购了100多万。这就像去餐馆看见厨师也在吃自己做的菜,至少不用担心食物中毒。机构持仓占比长期保持在30%以上,说明专业投资者也认可他们的策略。
具体操作上,如果能穿越回去,我会这样调整:1月份先把年终奖分成24份,用定投方式逐步建仓;3月份当市场炒作人形机器人概念时,适当减持获利部分转投高端制造基金;6月份再根据半年报情况动态调整。最重要的是设置10%的止损线和20%的止盈线,管住自己追涨杀跌的手。
当然,没有后悔药可吃。但总结这半年的经验教训,我越发觉得选基金就像找结婚对象:既要看家世背景(公司实力),也要看个人能力(经理水平),还得观察日常表现(历史业绩)。$东方人工智能主题混合C(OTCFUND|017811)$$东方高端制造混合C(OTCFUND|014700)$或许不是最激进的,但确实是能让普通投资者睡得着觉的选择。
站在当下时点,虽然错过了上半年的行情,但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的长周期才刚刚开始。与其捶胸顿足,不如好好研究严凯二季报里看好的光模块和工业母机方向。 投资中最贵的四个字就是"早知道就",我们能把握的只有现在。
@东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