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带着“投资时光机”回到2025年第一天,我会选择买人工智能:
1. 技术落地进入爆发期
- 假设从现在(2025年7月)往前看,2025年初可能是AI技术从“概念炒作”转向“实际应用”的关键节点。比如医疗AI可能在2024年完成大规模临床试验,2025年拿到监管批文;自动驾驶L4级车型可能在2025年开始小范围商用,相关算法公司直接受益。
- 类比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过渡期,2025年AI可能像2010年的智能手机一样,进入“硬件+软件+场景”协同爆发的阶段。
2. 政策与资本双重驱动
- 各国对AI的政策支持(如算力补贴、行业应用试点)可能在2025年集中落地,叠加头部企业(如OpenAI、国内大模型公司)的技术迭代(比如多模态模型商用),资本会追逐有明确落地场景的企业。
- 比如某AI医疗公司若在2024年与三甲医院合作试点,2025年可能迎来订单放量,股价提前反映预期。
3. 产业链成熟度提升
- 2025年AI芯片(如国产GPU)、数据标注工具、算力租赁平台可能更成熟,中游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空间打开。比如某AI算力服务公司,若2024年布局了高效节能的算力中心,2025年可能因需求激增而业绩暴增。
操作策略的改变与逻辑
- 不再押注“纯概念”公司
2023-2024年可能有很多AI公司靠“大模型”“生成式AI”概念炒作股价,但2025年若时光机带回“哪些公司真的赚到钱”的信息,会优先选有具体客户、现金流稳定的企业。比如:
- 选已接入车企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公司(有订单),而非只发白皮书的“PPT公司”。
- 避开靠政府补贴维持的AI实验室,聚焦商业化能力强的团队。
- 更关注“细分场景”龙头
2025年AI可能从“通用大模型”转向“垂直领域深耕”,比如:
- 医疗AI:选癌症早筛准确率超95%、且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公司;
- 工业AI:选能帮制造业降低10%能耗、已签约50家工厂的企业。
(逻辑类似互联网时代,从“平台型公司”到“垂直APP”的分化)
- 加入“技术迭代预警”机制
若时光机知道某AI公司的核心技术在2025年中被竞争对手超越(比如算力效率落后30%),会提前设定“技术护城河监测指标”:
- 每季度跟踪企业专利申请数、核心算法迭代速度、客户续约率,一旦发现数据恶化,果断减仓。



#稳定币和RWA带来的变革堪比AI革命# #海洋经济再迎利好!如何掘金?#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A股上半年收官!晒晒你的投资收益# #【票选】你的一票决定新圈子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