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我认为下半年港股科技依然值得期待。
我认为2025年下半年,港股科技板块或迎来“产业面+政策面+资金面”的多重利好共振。产业面上,年初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火遍全球,推动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
目前AI正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面上,近期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科技服务业规模与质效双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资金面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2025年上半年净流入量约为2023年全年总量(3188.41亿港元)的2.3倍。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7312亿港元,逼近2024年全年净流入规模(8078.69亿港元)的91%,创历史同期新高。
科技投资,追求超额为王
科技股投资的特征是高波动、高成长,投资者希望通过承受高波动来获得一定的补偿,即追求“超额为王”,也就是说期待科技股投资要高于大盘的收益。
事实上,由于科技产业的前沿性特点,市场不乏由部分概念爆发和主题炒作带动的“昙花一现”行情。而真正识别产业机遇的科技股投资,更多的是捕捉长期成长趋势,能够产生复利叠加效应。
恒生科技指数是反映港股科技板块创新活力与前沿动向的代表指数,常以高波动为市场所知,但不论从10年左右的长期维度回溯,还是以偏短周期的各个完整年度回溯;不论是以港股恒生指数为基准还是以A股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恒生科技指数在大多时候都展现出明显的收益优势。

尽管其短期波动属性常引发市场热议,但恒生科技指数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港股新经济龙头的“风向标”。拉长时间维度审视,恒生科技指数所蕴含的高成长基因正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
截至今年7月10日,恒生科技指数自2014年12月31日基日以来累计涨幅达74.95%,相对恒生指数(同期涨幅为-0.93%)超额收益接近75%。而从基日以来的各完整年度看,除了少数年份确实出现了更大的波动,但10年中有7年,恒生科技指数都显著跑赢A股与港股大盘基准。
二季度,在中美贸易摩擦急剧升降中,港股市场也经历了较大的波动。向后看,在外部不确定性始终存在情况下,确定性机会更多来自“以我为主”逻辑,国内科技产业机会的爆发有望成为市场关键主线。
恒生科技指数在5月16日进行了最新一次成份股调整,以恒生一级行业划分,目前指数行业分布中非必需性消费(55%)和资讯科技业(40%)占比最大,兼具了科技和消费双重属性;前十大权重股在指数权重中占比70%,主要包含互联网科技、新能源汽车、新消费等新兴产业领域龙头公司,聚焦前沿领域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特质突出。

从政策面来看,资金环境与产业扶持两方面或都将对恒科行情构成支持。
资金层面,今年5月,央行再次降准降息释放长期资金,进一步降低产业融资成本,为高成长资产的估值弹性发挥打开空间。
产业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资源向AI、半导体等领域倾斜,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等需求刺激政策,从供需两端支持新兴科技产业发展。
恒生科技指数恰恰深度参与AI产业链,其成份股公司广泛分布在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随着AI持续演进发展,产业机会或在不同环节间转移或扩散,恒生科技指数将有望全面捕捉AI产业发展的红利。
恒生科技,代表了内地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巨头与硬核科技龙头,是中国数字经济与前沿科技核心资产的集中体现。具备三重代表性,平台经济支柱,聚焦了大型互联网平台,社交游戏、电商、云服务、本地生活等数字化生活入口级企业,覆盖了国民消费与服务的核心场景;硬科技创新引擎,纳入了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智造实体,体现硬科技实力;智能化前沿布局,成分股中有25%权重为智能汽车企业,他们不仅在智能驾驶方面发力,也在布局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从估值角度看,恒生科技指数股息率1.01%,市盈率22.09倍,跟美股科技相比有很大的估值优势,纳斯达克指数最新PE40倍左右,纳指100指数最新PE30倍左右。恒生科技指数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的位置。历史PE最大值是65,是2021年2月份,当时是中国互联网巅峰时刻。
更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港股的离岸市场优势和持续的制度优化。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国际资本参与程度高,跨境资本流动更加便捷,有助于企业出海业务扩张。近年,港交所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开通“科技专线”等机制,降低科技企业上市门槛,鼓励企业赴港上市。制度引导下,港股市场有望迎接更多优秀新兴科技企业上市扎根,恒生科技指数有望纳入更多潜在龙头。
目前的大格局是中国要素温和改善+海外要素承受阶段性冲击,长期来看,中国科技力量崛起将是长期故事,恒生科技指数也有望长期焕发生机。

我关注的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精选港股科技龙头,它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旨在反映港股通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这些企业,它们或是互联网巨头,或是半导体先锋,或是智能制造的领跑者,共同构成了港股科技板块的脊梁。通过投资该基金,投资者可以间接持有港股科技板块中的优质企业,分享其成长带来的收益。同时,该基金作为ETF产品,具有交易灵活、费用低廉等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

从历史业绩来看,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基金的表现相当出色。截至2025年7月10日,基金近1年收益达41.1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列,表现实属优秀。今年以来获得了13.89%的收益回报,优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7.228%,超额收益显著,在当前震荡的环境下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基金成立以来,其收益率远超同类平均水平,且跑赢沪深300指数。特别是在一些市场波动较大的时期,基金凭借其稳健的投资策略和出色的风险管理能力,成功地抵御了市场的风险,保持了基金的稳定增值。
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助力投资者一键投资中国科技企业领袖,高效布局港股科技核心资产,看好港股科技这类资产的可持续关注。@博时基金 @跟着我有肉吃1 @股友7V6989029v
$博时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4439)$
$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095)$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