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公募基金二季报揭开神秘面纱,34万亿资金的"投资策略"引发市场热烈关注!基金经理的调仓背后暗藏哪些财富机遇?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跟上这波机构浪潮?
规模增长,资产配置结构生变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历史性地突破 34 万亿元,商品基金及 FOF规模环比增长显著 。货币市场基金以 14.23万亿元领跑,环比上升6.79%;债券型基金规模达 10.91 万亿元,环比上升8.55%。市场波动之下,投资者对于风险更加谨慎。值得注意的是,商品型基金及 FOF 规模环比分别增长 47.77% 和 9.68%,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趋势增强,专业化资产管理需求上升。被动指数基金在权益类产品中表现抢眼,单季度规模增长2556.93亿元。同时,债券ETF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市场债券ETF总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投资者可轻松参与债券投资。
在大类资产配置上,二季度基金权益资产和债券资产占比均下降,现金资产占比明显提升。股票资产规模从上季度的6.9万亿元升至7.2万亿元,占资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季度下降0.9个百分点至19.6%;债券资产占比较上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至57.8%。现金占比提升或出于基金经理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考量,保留更多流动性以伺机而动。

持仓调整,“哑铃型” 配置突出
主动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小幅上涨,创业板和科创板仓位上升。股票仓位上涨0.1个百分点至87.5%;A股仓位较一季度进一步下降至70.6%,为近10年较低水平。主动偏股型基金持股集中度下降,重仓前100公司重仓市值占比由57.4%降至52.2%。主板二季度重仓仓位继续下降,成长风格突出,创业板重仓仓位明显回升2个百分点至19.2%,超配约1.2个百分点;科创板重仓仓位继续上升0.4个百分点至16%,超配约7.8个百分点。
从持仓行业分布来看,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呈现出明显的 “哑铃型” 配置特征。主动权益基金大幅加仓通信、银行、非银金融等行业。通信行业经历前期回调,本季度获加仓最多,仓位上升2.2个百分点;受长线资金青睐的银行仓位增加 1个百分点;非银金融受益于投资者情绪修复及稳定币主题催化,获加仓0.7个百分点。食品饮料、汽车和电力设备行业居减仓排名前列。

后市展望,把握三大投资主线
展望后市,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市场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也孕育着诸多机遇。基于二季报的持仓思路,投资者可参考 “哑铃型” 投资策略,把握三大投资主线:
1)聚焦产业技术进步:布局科技成长赛道,如TMT、高端制造、创新药等行业;
2)宏观场景或仍适宜红利风格:高分红的金融、公用事业等防御性资产能够平衡投资组合风险;
3)关注内需政策预期:顺周期、大消费、有色金属有望率先受益于内需政策刺激。
公募基金二季度的持仓披露,为投资者传递了机构资金的调仓方向。无论是成长与金融的均衡配置,还是债券ETF等工具化产品的崛起,都反映出专业投资者在复杂环境下的策略选择。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借助公募基金或指数基金参与市场,既能分散风险,又能分享机构的研究优势,不失为长期投资的优选,依托专业力量,以更从容的姿态应对变化。
$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23521)$$博时创新经济混合C(OTCFUND|010995)$$博时中证机器人指数发起式C(OTCFUND|018095)$$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4425)$
#国家免一年幼教费 惠及千万儿童##中国军工竞争力重估,军贸份额或扩张##低空经济突破:吨级无人机跨海运油##八月基金投资策略##达人收息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