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趁早#作为一个普通的基金投资者,我满心期待着资产能实现大幅增长。在我的投资组合里,有$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一年持有混合A(OTCFUND|009664)$,也有$博时中债5-10农发行A(OTCFUND|006848)$。后者能给我的资产带来一定稳定性,但真正让我对资产增值满怀期待的,还得是像前者这种与创新药紧密相关的投资。说到这,我就想好好聊聊创新药后续那不可估量的潜力,这也是我对它心动不已的原因。

先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对创新药行业的支持力度,那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大。就拿药品审评审批来说,以前新药要上市,流程繁琐得很,没个几年根本下不来。现在可不一样了,政策改革后,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最快一年就能完成整个流程,这大大加快了创新药进入市场的速度,企业能更快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收益。而且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也在向创新药倾斜,商业保险也来助力,和基本医保一起构建起多层次的支付体系。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还为创新药开拓了广阔的内需市场。像 2024 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审评,一直到支付、商业化,全链条都考虑周全,给企业创新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再看看市场需求这一块。随着咱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患者们对更有效、更安全药物的渴望,就像一把火,推着企业从过去的 “仿制” 走向现在的 “创新”。2025 年上半年,有 43 款新药获批上市,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59%,这数字增长得有多猛,大家一看便知,也充分说明了市场对创新药的需求有多旺盛,行业发展势头有多强劲。
从技术层面来讲,创新药领域这几年也是喜事连连。就说人工智能技术吧,它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简直就像给研发装上了 “加速器”,研发周期大幅缩短。以前研发一款新药,得花上 8 - 11 年,现在借助人工智能,5 - 7 年就能完成,成本还能下降 25% - 30% 呢。还有基因编辑(比如 CRISPR)、双抗 / 多抗药物、RNA 疗法等前沿领域,也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正逐步走向商业化,为创新药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就拿某款减肥药来说,它在全球市场前景特别广阔,预计到 2030 年,规模能达到 1000 亿美元,而中国企业研发的双靶点药物,在减重效果上比国际同类产品还要出色,这技术实力和市场潜力,真的不容小觑。
国际化这方面,中国创新药也是成绩亮眼。中国创新药的技术水平,已经站在了全球前沿位置,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和盈利能力,让整个市场都充满了信心。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 BD 交易总额在全球的占比逐年上升,到 2025 年 8 月 8 日,已经突破 50%,达到了 52.5%。恒瑞医药和葛兰素史克(GSK)达成了 125 亿美元的合作,把自主研发的抗癌药推向欧美市场,创下了中国医药行业对外授权的新纪录。百济神州的抗癌药、和黄医药的抗肿瘤药等,也都在美国、欧盟获批上市,有些产品在美国的定价,比国内高出 3 倍。这说明啥?说明中国创新药不再只是靠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而是开始争夺 “全球定价权” 了。
下面咱们再看看部分创新药相关企业的市值情况(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 29 日):

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创新药相关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价值。我持有的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一年持有混合 A,肯定也会受到这些创新药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基金经理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他们能通过深入研究,筛选出那些有潜力的创新药企业进行投资,帮助我们这些投资者把握创新药行业发展带来的机会。
当然,投资创新药肯定也有风险。新药研发周期长,前期投入特别大,而且过程特别复杂,就算是那些实力很强的跨国药企,也不敢保证研发一定能成功。行业里还存在跟风炒作、尾部风险,以及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但换个角度想,这些风险也提高了投资门槛,对于我们这些认真研究、有眼光的投资者来说,反而可能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对创新药后续的潜力充满信心。政策一路 “绿灯”,市场需求 “火爆”,技术不断突破,国际化前景广阔,这些都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波动,但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我坚信创新药能让我的资产实现大幅增长。我打算继续稳稳地拿着和创新药相关的优质基金,像汇添富医疗积极成长一年持有混合 A,同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不放过任何一个投资机遇,期待在创新药的浪潮里,实现我的财富梦想。@博时基金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OTCFUND|014425)$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OTCFUND|014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