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29 21:01:27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山东
【熊猫君的观察日记|我家客厅藏着AI消费升级的密码】

#AI智能体有望进入爆发期#


早上7:30,我揉着眼睛摸向床头的智能音箱,一句“小爱同学,今天会下雨吗?”话音刚落,圆头圆脑的小机器就投影出实时天气预报,还顺道播报了我常喝的咖啡品牌今日买一送一——这哪是音箱?分明是个藏在家里的“消费小军师”。



最近总被朋友问:“你们搞消费研究的,最近最兴奋的风口到底是啥?”我指着茶几上刚拆封的AI烹饪机说:“你看这台机器,昨天我输入‘给加班的男朋友做暖胃汤’,它不仅自动匹配了山药排骨汤的菜谱,还根据我家冰箱里的食材调整了分量,甚至连火候曲线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两年逛商场、刷直播间,类似的“AI渗透”场景越来越密集:


- 奶茶店用了AI点单系统,能根据我的历史订单推荐“少糖+加脆波波”的定制款,结账时还能识别我的会员等级弹出专属券;

- 闺蜜做美妆博主,以前拍口红试色要举着手机找角度,现在用AI视频工具输入“元气橘调+自然光”,手机自动生成10种运镜方案,连唇峰阴影都调得恰到好处;

- 连楼下超市都换了AI货架,我拿起一盒有机鸡蛋,屏幕立刻跳出来“这盒鸡蛋来自3公里外的散养农场,本周销量TOP3,和你上周买的土鸡蛋营养对比表在左下角”——买个鸡蛋都能被“精准种草”。




这些场景初看只是“方便了”,但细想全是消费升级的底层逻辑在松动。


消费升级的本质,从来不是“买更贵的东西”


十年前我们说“消费升级”,可能想到的是从喝白开水到品咖啡,从穿快时尚到买设计师品牌。但现在再看,年轻人更愿意为“被理解的体验”买单——不是“我有多少钱”,而是“我需要怎样的被满足”。


AI智能体恰恰是把“需求洞察”从“后知后觉”变成“先知先觉”的魔法棒。比如我用的智能音箱,表面是“提醒天气”“推荐咖啡”,背后是平台通过我的搜索记录(上周查过“梅雨季防潮”)、购物车(囤了除湿袋)、甚至语音语调(这两天语气更疲惫),判断出“今天需要一杯热饮+好心情”。这种“比你更懂你”的能力,让消费从“被动选择”变成“主动被满足”,直接推高了消费的“情绪价值”溢价。




当AI成为“消费基础设施”,哪些赛道会爆发?


作为每天和消费数据、产业趋势打交道的熊猫君,我翻了翻弘毅远方消费升级混合的持仓,发现基金经理早就在押注这些变化:


- 智能硬件赛道:从扫地机器人到智能厨房电器,本质都是“用AI降低生活决策成本”。以前买家电看功能参数,现在买家电看“能不能帮我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我家那台会自动识别衣物材质的洗衣机,价格比普通款贵30%,但妈妈说“再也不用翻洗衣标了”,复购率反而更高。

- 数字内容服务:直播带货、知识付费、虚拟社交……AI让内容生产从“专业团队”变成“全民工具”。我关注的美妆UP主用AI生成虚拟试妆视频,粉丝量半年涨了50万;朋友做的儿童教育账号,用AI生成个性化故事音频,家长愿意为“专属感”付费——内容不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定制化体验”。

- 新兴消费服务:从健身镜的AI动作纠错,到美容仪的皮肤状态监测,再到养老陪护机器人的情感交互……这些以前听起来“科幻”的需求,正在被AI快速落地。就像我妈总念叨“要是家里有个能陪我聊天、提醒我吃药的机器人就好了”,现在这类产品的搜索量同比涨了300%——中国2.8亿老年人口,就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投资消费升级,本质是投“人性需求的进化”


有人可能会说:“AI这么火,会不会只是一阵风?”但熊猫君想说,技术的价值从来不是“颠覆”,而是“赋能”。就像智能手机刚出现时,大家觉得“不过是更智能的电话”,但现在它重构了社交、支付、娱乐的全场景——AI智能体也是一样,它不会取代消费,而是让消费更“懂人”。


弘毅远方消费升级混合A/C的基金经理在季报里写:“我们关注的不是短期流量,而是能持续创造用户价值的‘AI+消费’标的。”这让我想起楼下早餐店的老板,他把AI点单系统和会员系统打通后,不仅省了排队时间,还能根据老顾客的口味调整馅——生意比以前好了2倍,还成了社区里的“暖心小店”。


消费升级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能被更精准地看见”。当AI智能体从“实验室”走进“客厅”“厨房”“菜市场”,它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好的消费”——不是“我有多少”,而是“我被理解了多少”。




最后想说:投资一只好的消费基金,就像种一棵树——你不需要知道每一片叶子怎么长,只需要相信,根扎在“人性需求”的土壤里,终会枝繁叶茂。@弘毅远方基金



(P.S. 最近在研究这只基金的重仓股,发现不少标的都在AI+消费赛道上有硬核布局,评论区蹲蹲有没有同好一起讨论~)

#晒收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