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崛起 你有哪些钟爱的消费小龙头产品?#
凌晨两点,我摘下刚试用了一整天的小米AI眼镜,镜腿上残留的余温像某种隐喻——这个夏天,科技产品的温度终于不再只是参数堆砌的冰冷数字。
作为科技赛道的老玩家,我经历过VR头显的眩晕、骨传导耳机的鸡肋、智能手表的续航焦虑,但当一副厚度与普通墨镜无异的AI眼镜真正进入生活,那种「无感存在却无处不在」的体验,让我突然理解了雷军所说的「下一代个人智能设备」的真正含义。

开箱体验:一副眼镜如何重新定义「连接」?
设计哲学:从「科技玩具」到「时尚配件」的进化
初见小米AI眼镜时,最惊喜的是它彻底摒弃了传统智能眼镜的「极客感」。惠灵顿镜框+玳瑁棕配色,让我想起父亲那副收藏的老派玳瑁眼镜——这种跨越时空的审美共鸣,恰恰击中了AI消费品的终极命题:如何让技术隐入生活肌理。
实测中,40g的裸机重量(含镜片仅50g)让长时间佩戴毫无压力,镜腿12度外翻设计完美适配亚洲人脸型。对比之前试戴过的Ray-Ban Meta,少了机械感的压迫,多了几分东方美学的克制。
功能创新:在「实用主义」与「未来感」之间找平衡
- 电致变色镜片:滑动切换遮光度的瞬间,仿佛触摸到科幻电影的进度条。户外强光下秒变墨镜,室内又恢复透明,这种「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无缝切换」,比手机屏幕的明暗调节多了份仪式感。
- 小爱同学的「场景觉醒」:在咖啡厅说一句「帮我记录这杯咖啡的卡路里」,眼镜便自动调用AI识别并同步到手机——这种「无屏交互」的流畅感,让我想起iPhone初代划动解锁时的心动。
- 直播革命:通过B站直播时,第一视角画面让观众仿佛置身骑行赛道。虽然720p画质尚存瑕疵,但「所见即所得」的沉浸感,已让传统直播支架显得笨拙。
痛点反思: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创新?
- 续航的「伪焦虑」:8.6小时续航吊打Meta的4小时,但实际使用中发现:频繁调用摄像头和语音交互时,电量消耗速度仍超预期。或许「全天候」只是营销话术,精准场景化使用才是王道。
- 隐私的「隐形战场」:鼻梁处的麦克风收音清晰,但偶尔误触录音时的绿灯提示,让我想起《黑镜》里的窥视恐惧。如何在便利与隐私间找到平衡点,是所有穿戴设备的必修课。

深度解析:科技新消费的「三重跃迁」
从「功能叠加」到「场景重构」
传统智能硬件陷入「功能竞赛」的恶性循环:更大的屏幕、更多的传感器、更复杂的交互……而小米AI眼镜选择「减法哲学」——砍掉AR显示(成本降低30%)、专注核心场景(拍摄/翻译/支付),反而开辟了「无屏交互」的新战场。
从「技术孤岛」到「生态共振」
通过澎湃OS与小米手机的深度联动,眼镜接管视频通话摄像头、调用支付宝扫码支付,这种「设备即服务」的生态整合,让单品价值指数级提升。反观某些品牌闭门造车的「封闭系统」,生态壁垒反而成为用户体验的枷锁。
从「极客专属」到「大众审美」
鹦鹉绿镜架的限量发售、透明探索版的「科技仪式感」,小米精准捕捉了Z世代「既要实用又要出片」的消费心理。当科技产品开始讲述生活方式故事,溢价空间便不再依赖硬件成本,而是文化认同。

基金测评:弘毅远方消费升级混合C的「矛盾与机遇」
持仓透视:一场「迟到的AI起义」
翻看基金季报,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的半导体(瑞芯微7.21%)、通信设备(恒玄科技7.04%),宛如AI硬件产业链的「清明上河图」。但尴尬的是,一季度调仓后恰逢市场回调,导致净值下跌6.35%,完美错过AI行情。

基金经理的「攻守道」
章劲的操作逻辑耐人寻味:
- 进攻端:重仓AI消费硬件(如AR眼镜供应链),赌的是「硬件先行」的产业规律;
- 防守端:配置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对冲技术迭代风险。这种「硬核科技+消费韧性」的组合,在波动市场中犹如走钢丝,但也可能抓住戴维斯双击的机会。
规模困境与破局可能
0.17亿的迷你规模是把双刃剑:
- 劣势:调仓冲击成本高,难以抵御大额申赎;
- 优势:船小好调头,若AI消费硬件爆发,弹性远超百亿基金。
为什么我准备买入?
产业趋势的「非对称机会」
IDC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1205万台,而当前渗透率不足1%。就像2016年的无线耳机、2020年的扫地机器人,这个赛道正处于「从0到1」的爆发前夜。弘毅远方押注的,正是这种「认知差红利」。
基金经理的「进化可能性」
章劲在季报中坦言「建仓节奏失误」,但同时也强调「中长线布局AI应用」。若二季度能快速纠偏,借势小米等爆款产品带来的板块热度,存在净值修复空间。
个人投资组合的「攻防平衡」
作为科技主题ETF的持有者,我需要一只「更锋利的矛」:
- 进攻性:AI硬件股的波动率天然高于软件服务;
- 防御性:消费电子的周期性弱于纯AI算法公司。

写在最后:科技消费的「冷思考」
试用小米AI眼镜时,我常想起乔布斯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功能的军备竞赛,而是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就像这副眼镜,它不炫耀算力多强、参数多牛,却让你愿意每天戴上它,因为戴上它,就意味着与一个更高效、更时尚的自己相遇。
投资亦是如此。弘毅远方消费升级混合C或许不够完美,但在这个AI重构消费的时代,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押注可能性」的窗口。毕竟,我们买入的不是基金,而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信念。@弘毅远方基金
(注: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熊猫君的「冷知识」彩蛋
1. 电致变色镜片的秘密:小米采用与波音787同款技术,镜片透光率可在18%-59%间调节,相当于随身携带一副变色龙眼镜。
2. 生态护城河有多宽:小米AI眼镜已打通微信视频通话视角切换,这意味着你永远不必担心「镜头朝向偏差」——小爱同学会自动调整。
3. 基金经理的隐藏技能:章劲曾在华泰保兴管理货币基金,这或许解释了组合中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视。
#晒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