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公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监管层着重强调基金管理需回归“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A股众多代表性的宽基指数里,沪深300指数是众多公募基金对标的重要业绩基准。沪深300指数汇聚A股优质资产,是投资者配置A股市场较好的工具。而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直接锚定沪深300指数,以实现指数增强为目标,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为此,我们为大家介绍4只获取超额收益能力较强、较稳定的沪深300指增基金。分别是华安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增强、海富通沪深300指数增强、银河沪深300指数增强,供大家参考。
一、华安沪深300增强策略ETF
许之彦和张序自2022年12月21日华安沪深300增强策略ETF成立时开始管理,至今任职回报为9.35%,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7.83%,超额收益显著。(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
许之彦拥有21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近19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张序拥有8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2017年2月加入华安基金。
华安沪深300增强策略ETF采用的是多因子量化增强模型,以 “基本面+量化” 方式管理组合、控制风险,结合机器学习模型等方法持续优化策略。模型选取价值、盈利质量、分析师、成长、交易及流动性六大类强解释力因子,叠加小仓位行业轮动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在行业配置上,2023年1季度基金经理在行业轮动策略中提升资金类因子的权重,及时把握科技股行情;同年2季度以高胜率、高夏普为目标进行管理,做好防守;同年3季度至4季度,该基金相较于沪深300适度超配银行、家电、石油石化等红利资产,捕捉这类资产走强的机会。2024年1季度,基金经理在策略中增加分析师类、红利类以及质量类因子的暴露,降低成长类因子的权重,做好防守反击;同年2季度、3季度继续以防守为主;2024年4季度至2025年1季度,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情况下,相较于沪深300适度超配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以及与内需相关的顺周期行业(如农林牧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基金所采用的量化增强策略具有较好的灵活性,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选股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会通过风险控制模型,严格把控行业及个股偏离度。
华安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具有ETF高流动性、低费用率的特征,可以兼顾高交易效率和相对较稳的超额收益。值得关注的是,张序还单独管理一只场外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 ——华安沪深300增强基金。这只基金同样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基金近1年收益率12.88%,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同期商业银行税后活期存款基准利率5%)3.38% (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配置选择。
此外我们之前也介绍过张序管理的华安事件驱动量化混合,根据基金定期报告显示,近1年收益为27.50%,跑赢同期业绩基准19.25%;近3年收益率为23.88%,跑赢同期业绩基准28.23%(数据来源:Wind,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5.3.31,业绩基准为75%中证800指数收益率+25%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可见张序在量化投资领域形成了完善的投资框架,能够根据具体的产品类别匹配合适的投资策略,力争为投资者获取稳定的超额收益。
二、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增强
施荣盛自2023年8月24日开始管理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增强,至今任职回报为18.76%,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3.55%。(来源:Wind,截至2025.5.16,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
施荣盛是金融学博士,2014年加入安信基金,到目前为止从事量化投资已有11年时间。
施荣盛的指数增强框架主要涵盖股票收益率预测、组合优化与风险管理以及交易执行三个核心模块。其中股票收益率预测模块以“大数据+AI算法”为基础,通过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预测个股收益率;组合优化与风险管理采用动态风险管理策略,强调“顺势而为、逆势收敛”,当市场趋势较为明确且模型表现优异时,适度放宽风险约束,捕捉更多的潜在收益机会;当市场波动加剧、模型表现不佳时,则收紧风险约束,降低组合的最大回撤。
从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增强的行业配置来看,2023年2季度该基金保持价值、成长均衡风格;2023年3季度和4季度重点在估值、盈利、财务质量等低拥挤度的因子上进行配置;2024年2季度,该基金敏锐的捕捉到动量、盈利等因子表现较好,2024年3季度敏锐捕捉到估值、流动性等因子表现较好,并据此进行了组合调整;2024年4季度该基金相较于沪深300超配银行、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钢铁等行业,这些行业均在2025 年1季度表现好于同期沪深300。
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指数增强自施荣盛接手以来,换手率从2023年初的1000%多降至2024年底的500%左右,交易损耗大幅减小。主要是因为施荣盛采用差异化的中频调仓策略,聚焦3-10天的中频预测周期,保持市场敏感性的同时,避免与其他资金在超短周期(如T+0、T+1等)内产生拥挤。
整体来看,施荣盛管理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增强时主要是运用量化多因子模型,借助“大数据+AI算法”精选具有投资价值和合理估值的优质个股,并积极把握指数成份股分红、新股发行、个股事件驱动等确定性较高的收益增强机会。
三、海富通沪深300指数增强
朱斌全自2019年10月15日开始管理海富通沪深300指数增强,至今任职回报为32.91%,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34.53%。(来源:Wind,截至2025.5.16,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5%(税后))
朱斌全拥有约20年证券从业经验,2007年4月加入海富通基金,从交易员一路成长为基金经理,拥有6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朱斌全采用的是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选股模型,能发现更长时间尺度上的的规律,在量化打分的基础上结合业绩超预期、公募基金持仓、重点卖方研究员推荐等离散数据,叠加自己对公司的理解认识进行组合构建。
在具体因子上,朱斌全的量化模型在盈利因子上有显著的暴露(比如将ROE作为评价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选股侧重于各行业龙头个股,投资于估值与成长性匹配、资产负债表健康的高质量个股,这类股票通常能涨抗跌,整体表现优于市场,可以贡献较多的超额收益。
从海富通沪深300指数增强行业配置来看,相较于沪深300指数,该基金在2023年1季度该基金根据成长因子表现强于价值因子的趋势,适度超配人工智能相关板块,取得了较好表现;2023年2季度、3季度该基金低配了累积较多涨幅的TMT板块,超配低估值、价值、红利资产,避险效果明显;2023年4季度至2024年该基金保持对低波和红利资产的适度超配,两类资产在报告期内表现相对强势,使得组合获得可观的超额收益;2025年1季度,该基金超配以科技为主的成长行业,充分捕捉“春季躁动”以及AI相关的主题机会。
整体上看,朱斌全的指数增强策略注重对强势行业的适度超配、对性价比较低的行业适度低配,个股层面偏好基本面过硬、能涨抗跌的标的,力求提供具有较高胜率、较低回撤幅度、较短回撤修复周期的产品。
四、银河沪深300指数增强
罗博自2021年6月7日开始管理银河沪深300指数增强,任职期间跑赢沪深300指数17.06%。(来源:Wind,截至2025.5.16,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5%+同期银行活存款利率(税后)5%)
罗博拥有20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曾就职于银行、券商,从事企业金融、投资银行业务及上市公司并购等工作,2006年2月加入银河基金,现任量化与FOF投资部总监助理。
罗博的指数增强投资框架主要包括“线性+非线性”多因子选股模型、事件驱动模型和风险模型。
其中在多因子选股模型构建中,罗博发现传统线性多因子模型将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因子赋予过高的权重,应对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时有滞后性,于是他结合非线性模型来动态优选表现优异的因子,提升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他在价值因子基础上加入业绩超预期因子,使模型不仅反映过往的基本面信息,还具有前瞻性,能快速适应风格切换的影响。
罗博构建的事件驱动模型主要发掘和分析可能为个股带来超额收益的重大事件。他构建的风险模型则通过对基金的相对风险和波动进行控制,在一定的风险范围内达到组合收益的最大化,提升投资体验。
从持仓情况来看,银河沪深300指数增强的股票持仓通常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2023年3季度曾低至62.21%,在本文介绍的4只基金中处于较低水平;从2023年年报和2024年年报来看,该基金对超过20个行业保持低配,在那两年整体下行的市场中规避了风险;该基金持仓股票数量长期保持在250只以下,说明基金对个股的筛选较为严格,偏好享有估值优势、具备市场定价权、现金流稳定、能够保持持续成长的公司。
整体上看,罗博在银河沪深300指数增强时,更加注重风险的规避,在行情不佳的时期降低股票持仓,对行业的超配保持谨慎,避免过度的风险暴露,捕捉稳定的超额收益。
五、结语
随着国家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举措逐渐落实,资金越来越关注具备基本面过硬、盈利确定、分红持续、估值合理等优势的高质量核心资产,在众多宽基指数中,沪深300正是这类资产的代表性指数。考虑到市场中仍存在较多的定价偏差情况(如低估的龙头股),这给指数增强策略提供了更好的用武之地,因此在做布局时,可以考虑跟踪沪深300的指数增强产品。
此外,从上面介绍的4只沪深300指数增强产品来看,它们已经成功应用AI对原有的量化框架进行持续迭代升级,突破了传统多因子模型在因子发掘和迭代、市场变化适应性等方面的束缚,后续有机会迎来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提升的新阶段。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