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医保新政落地 聊创新药
》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介绍了即将发行的科创板创新药ETF(代码589723)。该产品聚焦科创板中小市值创新药企业,涨跌幅限制20%,弹性较强。指数覆盖高成长潜力企业,研发强度高,部分公司已进入业绩兑现期。嘉宾指出,国内创新药技术实力显著提升,出海趋势明显,政策支持和商业健康险发展将缓解支付压力。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科创板创新药ETF有望受益于行业复苏和创新催化。
1 科创板创新药ETF即将发行。
麻绎文介绍了即将发行的科创板创新药ETF,该产品聚焦科创板创新药企业,涨跌幅限制20%,弹性较强指数选取科创板创新药产业链中市值靠前的30家公司,季度调整能及时纳入新上市企业前十大权重股多为有潜力的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部分已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成长空间广阔。
2 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呈现中小市值特性。
麻绎文指出,科创板创新药指数50%权重集中在市值小于100亿的公司,而港股创新药指数仅17%权重在此区间相比之下,港股创新药指数31%权重在千亿市值以上,科创板创新药指数仅7%他认为中小市值创新药企更契合当前市场环境,因多数公司处于未盈利或转型阶段,估值受临床管线天花板和贴现率影响较大去年以来全球降息趋势降低了风险收益率,利好中小创新药企估值,今年部分公司涨幅显著。
3 创新药板块今年迎来双击催化。
麻绎文分析了创新药板块的投资机会,指出中小市值公司弹性更强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创新程度更高,创新药企占比达70%,远超港股和中证创新药指数国内创新药技术实力显著提升,在研管线覆盖全球40%赛道,接近美国的53%科创板创新药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含市场关注的热门企业,未来业绩有望逐步兑现。
4 创新药指数具备高成长潜力。
麻绎文分析了科创板创新药指数的特点,指出其前十大权重股具备较强潜力,部分药企管线已进入上市阶段,贡献明显业绩提升指数研发强度高,2024年研发费用率达40%,远超同类指数过去三年营收增速从下滑5%转为增长33%和45%,反映国内创新药企进入业绩兑现期指数覆盖中小市值高成长药企,2023年上半年受医保谈判和加息影响跌幅较大,但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5 创新药板块受降息影响较大。
麻绎文分析了科创板创新药指数的表现,指出其反弹力度强于大盘和同类医药指数,主要因聚焦创新赛道和中小市值公司该指数成分股市值中位数约100亿,弹性更强,涨跌幅限制20%,能紧密跟踪市场行情2023年下跌行情中跌幅较小,2024年反弹期间涨幅优于港股创新药指数。
6 港股创新药指数弹性较小。
麻绎文分析了港股创新药指数与科创创新药指数的差异,指出港股指数因包含大市值公司而波动较小他强调了政策支持对医药板块反弹的重要性,包括创新药审批优化和支付端政策此外,他讨论了医保收支压力及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潜力,认为数据共享和政策支持将推动商业健康险渗透率提升。
7 商业健康保险支持创新药发展。
麻绎文介绍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的设立背景和意义,该目录将纳入高价创新药如卡T疗法,缓解医药行业支付压力相比医保谈判药品降价60%,商业健康险目录药品降价幅度可能仅30%政策端对创新药支付有倾斜,2019至2023年创新药医保支出占比从0.29%升至3.29%,体现腾笼换鸟趋势创新药公司涨幅明显,引领医药行业反弹国内药企研发实力不断提升,原研药数量增加。
8 中国创新药出海趋势显著。麻绎文指出,2020年后中国原研药临床数量反超美国,2015-2024年license
out交易金额持续增长。跨国药企因专利到期面临收入下滑压力,2025-2028年预计损失千亿美金,促使全球收购创新药专利。国内biotech公司研发实力提升,ADC和IO药物管线布局丰富,今年上半年出海交易金额创新高,如三生制药双抗项目首付款达60亿美金,未来预计更多BD出海事件。
9 创新药企商业化潜力逐步显现。
麻绎文分析了创新药行业的投资机会,指出双抗ADC等创新药具有较强BD潜力,授权事件和学术会议临床数据读出是重要催化剂他提到国内药企在ASCO等国际会议上的表现逐年提升,科创板创新药指数成分股受到关注下半年行业催化因素包括潜在BD事件和学术会议数据,医药板块上涨源于创新药企商业化盈利趋势改善,部分企业实现盈亏平衡或盈利。
10 医药板块估值修复空间较大。
麻绎文认为医药板块经过四年调整后估值处于低位,当前公募持仓占比仅8.85%,远低于历史高点的18%科创板创新药指数聚焦中小市值Biotech公司,政策驱动和创新事件将带来行情机会,新ETF(代码589723)具备20%涨跌幅弹性优势。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