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7月29日,天天基金和广发基金联合发起的调研团活动上,广发沪港深医药基金经理吴兴武的投资报告引发广泛关注。这位深耕医药赛道十五年的专家型基金经理,以"产业研究者"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创新药投资的逻辑与未来机遇。在创新药板块估值修复与产业升级共振的当下,吴兴武的深度思考为投资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坐标。$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OTCFUND|014115)$$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OTCFUND|014114)$

一、十五年深耕:从仿制药时代到创新药浪潮的跨越
吴兴武的职业轨迹,堪称中国医药产业变迁的微观缩影。2009年以生物医药研究员身份入行时,国内医药行业仍以仿制药为主导,研究重点聚焦于销售渠道与终端覆盖等商业指标。彼时拥有南开大学生物学硕士背景的他,虽具备扎实的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基础,却因行业特性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真正的转折始于2016年后的政策驱动。随着医保支付改革深化,仿制药价格体系重构,叠加2017年国家药监局推出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药研发迎来"黄金时代"。吴兴武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2018年接管广发医疗保健基金后,逐步将研究重心转向创新药领域。"早年积累的生物学知识开始产生复利效应,"他在会上坦言,"当行业从'仿制跟随'转向'源头创新',深度的专业认知成为区分研究者价值的关键。"

二、投资方法论:基于产业研究的"三维度筛选"
面对创新药赛道"高投入、长周期、强不确定性"的特性,吴兴武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投资框架:
1. 临床数据的前瞻性研究
区别于市场常见的"数据达标即买入"逻辑,吴兴武更关注数据的"可靠性"与"可延续性"。他以某ADC药物研发为例,通过对比不同临床试验中心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推断企业是否具备严谨的质控体系;通过分析剂量爬坡试验的爬坡速度,评估研发团队的技术成熟度。"优秀的临床数据应是系统性能力的体现,而非偶然节点的突破。"
2. 全球竞争力的战略卡
在配置方向上,吴兴武优先选择具备"出海潜力"的企业。"能够通过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或达成国际授权交易的公司,其业绩兑现路径更为清晰。"数据显示,其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一季度重仓股中,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片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科伦博泰生物与默沙东达成超百亿美元ADC药物授权合作,恒瑞医药的EZH2抑制剂进入全球Ⅲ期临床——这些标的均符合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筛选标准。
3. 长期主义的持仓哲
"我理想的重仓股持有周期是五年以上。"吴兴武强调,医药行业的价值创造具有"慢变量"特征,真正的护城河来自持续的研发迭代能力。以恒瑞医药为例,尽管其PD-1抑制剂曾经历集采冲击,但凭借每年20+创新药IND申报的管线厚度,仍是国内最具创新基因的制药企业之一。这种"重仓但不固执"的策略,使其在2023年果断增持港股药明康德,捕捉到CXO行业触底反弹的拐点。
三、实战验证:广发沪港深医药的超额收益密
截至7月31日,$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OTCFUND|014115)$年内回报达78.43%,超越沪深300指数75.38个百分点。这一业绩背后,是吴兴武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布局.
(1)仓位结构调整:一季度将创新药仓位占比从35%提升至52%,重点加仓泽璟制药、科伦药业等具备FIC(First-in-Class)潜力的标的。
(2)港股配置深化:新增港股药明康德(全球CRDMO龙头)、信达生物(PD-1出海领军者),捕捉跨境研发产业链红利。
(3)新股精准捕捉:新进小分子创新药企业新诺威,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候选药物已进入临床Ⅱ期。
"超额收益源于对产业周期的精准定位。"吴兴武分析,当前创新药板块正处于"政策底-估值底-业绩底"的三重共振阶段:国家药监局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医保谈判设置"简易续约"规则降低不确定性,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10%。这些积极信号共同推动板块估值从历史低位修复。

四、未来展望:创新药投资的"长坡厚雪"逻辑
针对投资者关注的港股创新药估值问题,吴兴武指出:"经过近一年上涨,部分标的确实存在交易拥挤度上升的风险,但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仍被低估。"他特别强调,未来半年的核心催化将来自三个方面
(1)临床数据密集披露: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ESMO(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等国际会议将公布关键试验结果,数据优异的品种有望获得估值重估。
(2)海外并购升温:参考2023年辉瑞430亿美元收购Seagen案例,国内优质Biotech被跨国药企收购的潜在收益空间巨大。
(3)支付体系完善:DRG/DIP改革逐步落地后,创新药有望通过"按疗效付费"等新模式获得合理回报。
"创新药投资本质上是与时间做朋友的事业。"吴兴武在总结时强调,"我们需要像科学家一样保持耐心,像企业家那样理解产业规律,最终才能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捕获长期价值。"

结语:专业投资者的时代使命
当创新药产业从"政策驱动"迈向"临床价值驱动"的新阶段,像吴兴武这样兼具生物学底蕴与金融思维的专家型基金经理,正在用深度研究重新定义价值发现的维度。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我们不必成为产业专家,但需要学会识别那些真正扎根产业、敬畏规律的"领航者",在创新药产业的星辰大海中,与时间共同见证复利的奇迹。
@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