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我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投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选择一个合理又高潜力的赛道,是资产升值的关键。近期创新药赛道十分火热,而且我研究下来发现创新药的投资逻辑非常清晰,而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014115)正是我认为在当前这个阶段值得纳入组合的优质品种,我已经决定上车了。(自选图在文末哦)
Chapter 1 创新药为什么是长期主线?
创新药之所以受到市场持续青睐,并非一轮短期题材炒作,而是多方面结构性利好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国内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已经从“方向指引”变成了“制度保障”。2025年以来,创新药的审评周期进一步压缩,医保谈判机制愈加明确,专利保护力度加大,研发补贴与税收优惠逐步到位,形成了较完整的鼓励机制体系。
第二,人口结构变化催生长期医疗刚需。中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患病率上升是必然趋势。尤其是肿瘤、自身免疫、代谢类疾病领域,治疗需求迅速增长,而传统药物疗效已触天花板,创新药成为突破口。
第三,国产创新药的实际进展大大超出了大众认知。从原研能力到CMC工艺,从靶点选择到国际临床推进,中国药企已经涌现出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很多管线产品已经出海授权,国际药企给予数亿美元级别预付款,验证了产品的国际吸引力。
这些因素意味着:创新药这个赛道,未来5-10年有望维持结构性繁荣。
Chapter 2 当前节点是否是合适的介入时点?
从市场周期判断,创新药经历了2021年之后的大幅调整,在2024年触底反弹,2025年进入趋势确认阶段。估值方面,港股Biotech板块虽然反弹明显,但整体估值仍低于历史均值,结构性机会明显。
资金面来看,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医药板块,部分创新药主题相关的ETF份额快速增长,显示出长线资金已开始重建配置。而监管机构的表态也释放出清晰信号:不抑制医药投资热情,重点在规范经营与防范风险,这为板块提供了更大的弹性。
所以,当前并非行情初起的“最便宜”阶段,但却是一个逻辑明朗、趋势确认、结构强势的阶段。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冒着择时失败的风险频繁切换,不如在确定性高的板块中进行中长期配置。
Chapter 3 我为什么选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014115)?
对基金的选择,不在于谁短期更亮眼,而在于谁在正确的方向上走得稳、走得远。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正是在创新药这条大赛道上,有明确方向、有稳定风格、有优秀团队的代表。
第一,基金经理吴兴武经验深厚,研究视角专业,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理解能力。他管理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多年,经历了医药股从辉煌到调整再到重拾增长的完整周期,擅长通过产业研究发掘趋势企业。其组合持仓稳健,调仓有节奏感,避免高频交易对净值造成冲击。
第二,基金策略高度聚焦创新药方向,兼顾A股与港股市场。A股侧重落地收入、进入医保的创新药龙头;港股则选取具备全球视野和授权能力的研发型Biotech企业,组合视野更广、空间更大。
第三,近一年业绩斐然。截至2025年7月25日,该基金近一年涨幅达79.05%,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更可贵的是,这一收益并非来源于某一单一重仓股,而是多个方向协同发力,体现了组合构建能力而非运气驱动。
第四,费率结构亲民,申购费率为0,持有满30天无赎回费,管理费与同类基金相当。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降低交易成本就是提升长期收益。
Chapter 4 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参与?
平时上班真的忙,不可能每天盯盘,更不可能对医药企业的财务报表、临床试验阶段逐一精研。面对复杂且专业度高的领域,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专业力量完成投资布局。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介入方式:交给懂行的人,集中配置长期看好的方向。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我采用以下策略:
用该基金作为创新药配置的核心持仓;
占总投资比例约15%-20%,不影响整体稳健性;
以3年以上持有期为目标,不以短期波动作为调仓依据;
每季度关注定期报告,若行业逻辑未变,继续持有。
长期投资的本质是:基于确定性做出合理的判断,然后给予足够时间兑现。
Chapter 5 稳中求进,从正确的地方开始
创新药不再是早年“概念为主”的模糊故事,而是清晰政策引导下的产业升级代表。在医疗体系升级、全民健康意识提升、资本助力研发商业化的多重推动下,它有望成为中国医药出海与产业链国际化的最核心抓手。
对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每次都买在最低点,而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后长期跟随。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014115)正是这样一个可以信任的投资工具,既有方向,也有节奏,更有专业的执行团队,是我在当前阶段看好创新药行情中,愿意长期持有的产品之一。
要是各位同样希望用有限的精力,把握一个高潜力、高确定性的结构性机会,那么这个时间点,这个赛道,这只产品,值得认真考虑。@广发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