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当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以57.84%的年度涨幅叩响2025年的大门,当恒瑞医药与默沙东的2亿美金交易在初春播下希望的种子,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着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蝶变。这不是资本市场的偶然躁动,而是政策春风、产业深耕与资本活水共同浇灌的必然结果,恰似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在时代的沃土中舒展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这场产业觉醒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坚守。当信达生物的IBI363在ASCO会议上绽放惊艳数据,当三生制药的双抗药物以12.5亿美金首付款刷新出海纪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合同上的数字,更是中国医药人用烧杯与移液枪书写的科技自信。政策的阳光同样不可或缺,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的制定,政策红利如春雨般渗透到研发、审批、支付的每一寸土壤,让创新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冒险。
资本市场的热捧并非盲目追逐,南向资金1224亿元的持续流入,医药类ETF超50%的年内回报,实则是对产业价值的理性投票。当创新药企从"烧钱换管线"转向EBITDA盈亏平衡,当ADC、siRNA等前沿技术从论文走向临床,估值修复的背后是基本面的坚实支撑。这让我想起袁隆平院士在稻田里的那句话:"真正的丰收,从来不是风吹来的。"创新药的春天,同样是无数个日夜研发攻关后的自然生长。
面对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既要看到WCLC、ESMO会议即将带来的丰收喜悦,也要警惕研发路上可能遭遇的台风与旱季。临床实验的不确定性如同变幻的天气,医保谈判的降价压力仿佛田间的杂草,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幼苗向上生长的本能。正如那位在实验室记录数据的研究员所说:"我们害怕失败,但更害怕从未尝试。"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散配置如作物轮作般降低风险,聚焦龙头企业恰似选择优质稻种,在波动中坚守价值,方能共享产业升级的长期红利。
当前创新药板块热度的持续,是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与国际化突破等多重逻辑共振的结果。从政策层面看,2024年7月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与2025年7月医保局《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配套体系,分别从宏观框架和微观操作层面破解研发、支付、应用痛点,为产业转型提供长期保障。
骑牛看熊认为在政策支持和出海提振的逻辑下,创新药热度将会持续,原因是以下7点:
1.从产业端看
2024年A股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1200亿元,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显著增长,2024年国家药监局批准48个1类创新药,2025年1-5月获批数量已刷新近5年同期纪录。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叠加全球医药投融资回暖,带动CXO及上游生命科学行业企稳向好,形成系统性修复机会。此外,关税防御属性(以技术出海模式规避贸易摩擦)与估值优势(港股创新药指数市盈率仅32.89倍,处于近三年23.08%分位)进一步强化板块配置价值。
2.产业趋势未被证伪
目前尚无足以逆转行业向上的利空因素,下半年WCLC、ESMO等学术会议的关键数据有望持续催化行情。
3.国际化进程加速
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3%升至2024年13%,金额占比从1%跃升至28%,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关注度将延续。
4.市场空间广阔
市场预计2030年国内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4.1%,产业红利驱动明确。
5.从政策端看
当前创新药行业热度的持续,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产业基本面改善及出海突破的多重逻辑共振。2024年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统筹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等全链条政策保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首版商保创新药目录有望年内落地。医保基金持续加大支付力度,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国内销售峰值预期提升,同时新政通过减少研发资源错配、提高回报可及性,预计将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6.出海突破与市场规模扩张的长期前景
创新药出海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达41亿美元(首付款),2025年上半年BD交易总额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水平。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3%跃升至2024年13%,金额占比从1%提升至28%,PD-L1/VEGF双抗等热门领域持续获得MNC大额投资。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头对头临床试验击败K药等案例,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在FIC(同类首创)、BIC(同类最优)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
7.市场规模方面
机构预测中国创新药市场将从2024年近5500亿元增长至2030年突破20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1%12。全球占比有望从当前15%进一步提升,叠加国内政策红利释放,行业长期成长逻辑明确。
医药行业中的优质龙头具备强大研发实力与丰富管线的头部企业,在前沿领域(如双抗、ADC)有深度布局与突破的公司,拥有海外临床试验布局、License-out经验或跨国合作的企业。骑牛看熊认为创新药板块在政策红利、研发兑现与估值修复的三重逻辑支撑下,热度具备中长期延续基础,短期波动或为布局良机。
创新药企研发投入增长、高额BD交易频现及全球投融资回暖,将带动板块系统性修复,建议关注CXO及上游生命科学产业链机会。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关注度持续提升,出海逻辑有望延续。
综合政策支持、研发突破、出海加速及市场规模扩张等因素,创新药行业长期向上趋势明确,被机构视为“未来确定性较高的关注主线”。短期波动不改产业成长逻辑,投资者可通过ETF及联接基金等工具分散风险,把握创新药产业红利。需注意的风险包括研发不确定性、地缘冲突及行业竞争加剧,但当前板块估值仍具吸引力,部分科创板和港股生物科技企业市盈率已低于多数行业标的,行情可持续性值得期待。
骑牛看熊比较看好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014115)投资优势,原因如下:
一、业绩表现突出且短期爆发力强
该基金近期业绩表现亮眼,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今年以来收益达到68.91%;近1周收益8.99%;近1月收益21.6%;近3月收益37.04%;近6月收益72.28%;近1年收益77.98%。该基金的阶段涨幅均大幅跑赢同类平均,显示出基金在不同时间周期内均具备较强的业绩爆发力。此外,其风险调整后收益在同类型基金中排名前1%,显示出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二、基金经理经验丰富且管理能力优异
基金经理吴兴武拥有丰富的医药行业投资经验,目前管理6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他自2018年起开始管理医药主题基金,在医药领域深耕多年,对行业趋势和个股选择具有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其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在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在其管理的基金中最高,充分体现了他在医药行业投资上的卓越管理能力。
三、独特的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
1.大类资产配置
本基金为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能够充分把握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跨市场配置:同时投资于境内股票和香港股票市场,综合考虑两地市场的医药行业发展情况、估值水平等因素进行资产配置,有利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捕捉不同市场的优质标的。
2.聚焦医药行业
长期专注于医药医疗股票投资,对医药行业的细分领域和相关企业有深入研究,能够精准把握行业内的投资机遇。
四、重仓股配置集中且具备成长潜力
根据最新定期报告,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信达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泽璟制药、百利天恒等知名医药企业,前十持仓占比合计64.52%,持仓集中度较高,显示出基金经理对所选标的的坚定信心。这些重仓股多为医药行业内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有望为基金带来持续的投资回报。
五、严格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
基金管理人建立了严格的投资备选库制度及投资授权制度,投资组合的投资标的必须来源于公司备选库,投资组合经理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决策,超过投资权限的操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这一系列内部控制措施有助于规范投资决策流程,降低投资风险,保障基金资产的安全。同时,基金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215,在同类可比基金中排名46/105,表明基金在承担单位风险时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相对较好。
六、沪港深三地配置优势
作为沪港深主题基金,可同时投资A股与港股创新药标的(如百济神州A/H股),覆盖范围更广,把握两地市场机会。基金经理吴兴武拥有16年医药投研经验,擅长前瞻性布局,其管理的产品曾捕获百利天恒等十倍牛股。
看好创新药赛道长期发展、能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希望通过沪港深三地配置分散风险的用户可以考虑该基金,如果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主动管理能力(如吴兴武的个股挖掘能力)认可也可以进行适当配置。
综合来看,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014115)凭借高纯度创新药持仓、优秀的近期业绩及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对创新药赛道坚定看好的投资者具备较高配置价值。建议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可考虑作为医药板块卫星配置,长期持有以平滑短期波动。与此同时,投资前需密切关注后续季报持仓变化及医药行业政策动态。
站在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入口回望,从仿制到创新,从跟跑到并跑,中国医药产业的蜕变恰是国家科技实力崛起的微观缩影。当百济神州的研发管线照亮全球患者的希望,当国产创新药走进医保目录惠及寻常百姓,我们终将明白:真正的投资机遇,永远属于那些扎根泥土、仰望星空的播种者。这株名为"中国创新"的幼苗,正带着科技的基因、政策的滋养和资本的灌溉,在健康中国的蓝图上,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
#沪指盘中突破3600点!后市怎么看?##牛市旗手持续活跃 慢牛行情成色几何?##A股持续走强 这次能持续多久?##煤炭板块突然拉升 行情逻辑是啥?##1.2万亿投资!大基建爆发##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创新药赛道持续活跃 行情空间有多大?##最高规格《住房租赁条例》出台##稀土价值重估持续!上涨空间有多大?##美国通过稳定币法案 特朗普签字即生效##机器人利好频出 产业投资机遇凸显##上半年社融增量超22万亿!如何解读?##A股上半年收官!晒晒你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