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创新药再度爆发!CRO领涨#
要说今年最牛的板块,非创新药莫属了,特别是港股通创新药表现尤为抢眼。记得年初那会儿,特别是农历新年前后市场最热门的板块还属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但是市场进入二季度以来,医药尤其是创新药相关主题基金,开始悄然领跑全市场,并且到目前来看,虽有短期回落休整,但趋势依然完好,还没有停歇的迹象。

那么创新药为何能被市场持续宠爱?创新药中长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现在还能买吗?已经买了的要止盈吗?针对这些问题,近期有幸参加了天天基金的调研团活动,本次调研针对的正好是创新药方向,相关的基金是$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OTCFUND|014114)$,参与调研的基金经理为吴兴武。吴经理现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权益投资一部研究员,拥有16年从业经历和10年投资管理经验,深耕医药赛道,行业研究经验深厚,坚守长期价值,精选符合“竞争格局好、护城河深、赛道足够长”三大标准的优质企业。在调研期间,吴经理针对创新药的行业发展趋势、行业特征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本轮行情做了详细的复盘。这让我们对创新药的投资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投资的把握有了更大的帮助。
这里我先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对于创新药方向以及整个医药板块,我还是继续看好的,手里的持仓依然是以继续坐稳扶好为主。我认为创新药行业的中长期投资逻辑仍在,短期的回调消化后,还会带来投资机会。
本轮创新药行情细致复盘,今年以来之所以是创新药扛起了医药板块的大旗,大致可归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创新药行业有很好的政策产业共振。在医保支付、投融资等多维度鼓励新药创新。集采也将新药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上市新药的市场回报。
二是,创新药出海订单增加。一大批优秀的国内公司逐渐在全球的创新药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可以看到今年行情与以往不同的点是,重磅BD的落地点燃了市场热情,并且后续大小BD持续落地,投资者意识到产业可能到了收获期,往年利好兑现的习惯被冲淡。尤其六七月份行情进一步演绎,头部公司因为有好的临床数据或重磅BD涨幅已在前期兑现,行情轮动至中小公司。可见BD的出海爆发,创新药企业将药物的海外开发权益授权给国外的药企,加快了中国创新药企业在全球医药研发和市场中的渗透率提升。
三是,关税政策影响较小。由于国内创新药的主要出口方式是通过技术授权,而非实物出口,能规避关税限制,因此受关税政策影响相对较小。
四是,业绩拐点显现。7月随着中报的陆续公布,创新药龙头交出了不错的答卷。行业内一些龙头实现了净利润大幅增长、或亏损大幅收窄的情况。
五是,从静态估值看,现在无论A股还是港股创新药指数都确实算不上“便宜”。但是对于正处在反转周期的行业来说,只静态看估值有点像“刻舟求剑”。比如,与创新药相关的港股创新药板块指数从2021年的高点下跌了近3年,今年以来从底部反弹了50%+,但是目前仍处于估值合理甚至偏低阶段,还未高估,甚至越涨越便宜。主要原因在于业绩释放带动了估值的下行。因此,如果只盯着估值,一味地等着估值下来再上车,很可能会错过行情。
在政策支持+出海红利+关税影响有限+业绩拐点的大背景下,未来创新药行业依然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大家可以通过优质基金产品进行适当的配置。
吴兴武经理目前正在管理的创新药行业基金——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014114,C:014115),这只基金聚焦沪港深三低医药生物行业,覆盖创新药、生物科技等高成长赛道,特点是利用港股估值优势挖掘差异化机会,通过A+H股配置对冲单一市场波动。

从二季报披露持仓来看,前十重仓股基本全部是创新药企或是转型加码的创新药公司,创新药浓度很高。新进了三生生物、昂利康、石药集团和百济神州的A、H股,使得前十大持仓全部都是创新药企业。并且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也有明显提升,由一季度末的58.51%上升到二季度的64.52%,提升了持仓的进攻性。生物学出身的吴兴武从事医药投研已有16年,近年来在创新药赛道持续深耕,早在2023年上半年,就开始布局创新药。十倍股百利天恒(A股)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只基金重仓该股已有9个季度。在公募基金中属于持仓最早,持股最多,完整地吃到了这波丰厚的收益。不仅前瞻性地把握住了创新药板块的beta行情,还精准捕捉到了创新药大牛股的alpha收益。
该基金在二季报中提到,二季度经济较为平缓,尽管贸易战引发市场短期下跌,但也带来部分资产的投资价值。由于创新药因产业趋势清晰、企业海外临床数据亮眼、大额国际合作频发及持续预期,资金流入驱动其稳健上涨。而一季度强势的机器人、AI等板块持续性不足,资金转向创新药。医药板块内部,内需方向仍平淡。本基金二季度持续超配创新药,获得超额收益。我们看下这只基金的历史表现,以A类为例:

从上图可以看出,尽管最近有所回撤,但是截至8月5日,该基金今年以来涨幅依然达到了78.43%,近3个月涨幅42.55%,尤其是近6个月的涨幅达到了82.43%,也就是说这只基金前半年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还是非常惊艳的。那么目前是买入时机吗?还是需要再等等看? 在调研时,吴经理也表示,尽管港股创新药过去一年不到已经涨了接近一倍,但是优秀的企业还是会被挖掘出来,弹性还是要看能否出海,A股也有投资价值。从拥挤度来看,当前创新药赛道拥挤程度还好,医药基金规模没有明显增加,二级市场热度没有出现见顶标志,宽基配置比例有提高但不是很高,仍有新资金流入空间。

从基金特色数据来看,波动率在30.71%,波动率较大。近一年最大回撤为16.71%,回撤较小。夏普比率为2.73,性价比很高,优于98%的同类基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看,虽然超额收益显著,但是在同类中波动较高,即便是坚定看好和持有的长期客户,也要结合自身波动承受能力谨慎购买。正如格雷厄姆所说:股价下跌本身不是风险,风险是你不得不在股价下跌的时候卖出。
而关于回撤,吴经理认为股票的回撤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他曾经表示:“选对了好股票,好股票在市场上涨阶段涨得多。但在市场恐慌错杀中,涨得多的好股票,很可能也会跌得多。选对了弹性大的好股票,拉长时间看,会比一般的股票长期业绩更好。不过,为了控制好组合的整体回撤,他也在寻找更多符合投资要求的股票。”对基金投资者来讲,吴经理表示,如果产业发展趋势比较好,可以选择长期投资。基金有回撤很正常,影响因素较多,基金合同往往会规定最低仓位,只能尽可能去选择,投资比较好的板块,热度过高时轮动投资。
对于整个医药板块,作为深耕医药领域超16年、管理基金超10年的基金经理,吴兴武认为医药行业的反弹行情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波创新药行情并非昙花一现的主题炒作,而是产业升级、价值重估的序幕。针对创新药赛道,是看好港股还是A股,吴经理也表示:“创新药赛道本身比较窄,目前阶段没太大必要划分AH股,企业做出好的成果都会被挖掘出来。”
以上是我对于本次调研内容的心得和总结,吴经理在做投资之前,有着丰富的医药研究经验,可谓在医药赛道耕耘已久,储备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另外投资想要取得好的成果,离不开研究团队的支持。在广发基金这家大平台里,医药研究团队在创新药方面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覆盖国内所有主流创新药企业,目前医药投研小组8位,3位基金经理,5位研究员,不同研究员有分工;创新药研究员积累和综合能力很强,属于行业靠前的位置。这也是基金经理取得优异成绩的强大后盾。当前,创新药的行情仍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在中国创新药进入收获期这一基本面的支撑下,创新药行业大概率仍然可以持续发掘出投资机会。
对于看好创新药机会的投资者来说,像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014114,C:014115)这种各方面数据都表现优异的基金,是值得大家关注的“含新量”较高的投资工具。@广发基金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天天精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