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创新药热度不减,现在上车又怕被套,怎么办呢?
创新药这两年的热度,就像盛夏的阳光一样刺眼。从政策端的医保谈判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到企业端的PD-1出海、ADC药物突破,再到资本市场的个股翻倍行情,这个赛道几乎集齐了所有热门资产的标签。但越是火热,越有人犯嘀咕:现在上车会不会站在山顶?不买又怕错过下一波上涨,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看待创新药,首先要分清长期逻辑和短期波动。创新药的长期价值是写在需求里的——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20%,癌症、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传统仿制药能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却解决不了好不好的需求。比如以前肺癌晚期患者可能只能靠化疗维持半年,现在靶向药能把生存期拉长到3年以上;再比如糖尿病患者,从胰岛素注射到GLP-1类药物,治疗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颠覆性的。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需求,就是创新药最坚实的底层逻辑。
政策端的支持更像是锦上添花。这几年国家一直在给创新药开绿灯:临床试验审批时间从过去的一年缩短到现在的60天,创新药上市后纳入医保的速度也在加快,甚至连海外权益合作都有政策鼓励。这些政策不是一阵风,而是为了推动医药产业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转型——毕竟,医药创新能力已经成了大国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变量是出海。以前中国创新药主要在国内市场内卷,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走出去。比如某药企的PD-1抑制剂在欧美获批,某企业的ADC药物license-out拿到几十亿美元首付款,这些突破不仅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更说明中国创新药的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这种国内市场保底+海外市场增量的模式,让创新药的成长空间被重新定义。
长期逻辑清晰,但短期行情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不少创新药个股从底部涨了两三倍,部分龙头企业的估值已经回到历史高位。这时候有人说热度能一直持续,也有人说马上要回调,其实都有道理——毕竟,市场情绪从来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混合体。
这就像坐火车:有人在车站等车时就上了车(低位布局),哪怕一开始不知道终点在哪,至少成本低、心里稳;有人看到火车已经加速,才追着往上跳(高位追涨),能不能站稳全看运气;还有人想等火车停站再上(等回调),却又怕火车直接开走不再停。创新药现在就处在加速阶段,上车怕摔,不上怕赶不上,确实让人纠结。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任何资产都不可能一直涨。就像大树长不到天上去,创新药的估值最终要和业绩匹配。现在部分企业的股价已经提前反映了未来3年的乐观预期,如果后续研发进度、销售数据不及预期,回调是必然的。不过回调什么时候来、幅度有多大,没人能精准预测——可能是下周,也可能是半年后,甚至可能在回调前再冲一波,把犹豫的人彻底甩在身后。
面对这种局面,与其纠结现在要不要上车,不如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一个睡得着觉的策略。
如果对自己的操作能力有信心,又不想完全错过行情,可以轻仓试错。比如用不超过总资金10%的仓位,选几只研发管线扎实、出海有进展的龙头企业,设置好止损线(比如跌15%就止损)。这样就算短期被套,对整体资金影响不大;如果继续上涨,也能吃到一部分收益。但要记住,轻仓是前提,千万别因为短期盈利就加仓追高——很多人被套就是因为一开始小试牛刀,后来越陷越深。
如果不想承担个股波动的风险,又能接受错过短期上涨,可以耐心等回调。创新药的回调往往和两类消息有关:一是行业政策超预期收紧(比如医保谈判降价幅度大于预期),二是龙头企业出现研发失败、出海受阻等利空。一旦出现这类信号,市场情绪大概率会降温,这时候再择机布局,安全边际会更高。不过要做好等不到回调的心理准备——如果创新药真的一骑绝尘,至少不会因为追高而后悔。
最稳妥的办法,其实是定投相关基金。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判断个股的研发风险、估值高低太难了,但通过基金分散投资,既能享受行业成长红利,又能降低单只股票的波动风险。比如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C)这类基金,就很适合用定投的方式布局。
从定投优势来看,它能帮你淡化择时。创新药现在估值不低,一次性买入可能会买在高位,但定投可以通过涨的时候少买、跌的时候多买,摊薄平均成本。比如现在买1000元,若后续跌了20%,同样的钱能多买25%的份额,等反弹时更容易回本盈利。对于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底部的投资者来说,这是最省心的策略。
从基金本身的投资价值来看,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的优势在于覆盖广、选得准。它不仅投A股的创新药龙头,还能通过港股布局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创新药企——要知道,很多顶尖创新药企业是在港股上市的,比如做ADC药物、双抗药物的龙头,这能避免错过全市场机会。而且基金经理有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擅长从研发管线、商业化能力、出海潜力三个维度筛选企业,相当于用专业能力帮你过滤掉不靠谱的标的。
更重要的是,这只基金的持仓比较均衡,不会过度押注某一只股票,既能抓住创新药的主线,又配置了医疗器械、CXO等相关赛道——这些赛道和创新药高度相关,却又有各自的周期节奏,能起到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对冲作用。对于想布局创新药,但又怕单一赛道波动太大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均衡配置更让人安心。
最后总结一下:创新药的长期机会是确定的,政策支持、需求增长、出海突破这三大逻辑没有变,但短期热度已经偏高,直接追涨有风险,空仓观望又可能错过机会。这时候不用逼自己做单选题:能承受风险就轻仓试错,追求稳妥就耐心等回调,想平衡收益和风险就定投相关基金。
投资就像种庄稼,有人喜欢抢在春天播种(提前布局),有人习惯夏天除草(中途调整),有人擅长秋天收割(适时止盈),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节奏。创新药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要方向没错,哪怕慢一点上车,也比盲目追高、最后被迫下车要好。@广发基金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