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 最近打开基金行情页面,港股创新药板块的走势堪称“开挂”!截至2025年7月18日,中证香港创新药人民币指数一路狂飙,涨幅高达89.04%,把港股非银(31.80%)、汽车(30.64%)等热门赛道远远甩在身后。

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样好奇:创新药为啥突然成了“香饽饽”?这波热度是短期炒作,还是长期趋势?更重要的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抓住这波机会?
一、估值修复+实力出圈,创新药凭什么逆袭?
过去几年,医药行业受政策调整、研发周期长等因素影响,估值持续被压制,创新药更是成了“被低估的明珠”。高盛的一组数据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市值仅为美国的14%-15%,但在全球创新贡献中的比重却接近33%。这就好比一个学霸,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却总被低估,一旦市场反应过来,价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真正让创新药“破圈”的,是海外授权(BD)交易的爆发。今年上半年,10亿美元以上的大额对外授权交易频频刷屏,交易金额直逼2024年全年的41亿美元!还记得前阵子刷到的新闻,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国内药企,凭借自主研发的抗癌新药,和全球制药巨头达成超1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这可不是个例,越来越多“中国造”创新药正走出国门,用实力赢得全球认可。
身边的故事更能让人感受到创新药的价值。老家亲戚张阿姨患糖尿病多年,以前用进口药每月要花上千元,去年用上国内药企研发的新型降糖药,不仅效果更好,费用还降了一半。这样的案例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也是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二、政策“红包雨”落下,普通人如何接招?
创新药的火爆,离不开政策的“神助攻”。这些政策听起来专业,实则和咱们的生活、钱袋子息息相关。
2024年,国务院发布《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就像给创新药企业发了一张“VIP通行证”。从研发审批到临床试验,再到上市推广,各个环节都按下了“加速键”。以前一款新药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可能要等上10年;现在有了政策支持,时间至少缩短三分之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这可是个大动作。进入目录的创新药,能更快纳入医保,普通患者用得起,药企也能更快回笼资金,形成良性循环。就好比给创新药打开了一扇“惠民之门”,患者、企业、市场三方受益。
地方政府也没闲着,北京、深圳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允许创新药单独支付,不再和普通药品“抢”医保额度。这就像给创新药开辟了一条“专属通道”,让好药能更快造福患者,也让药企更有动力加大研发投入。
三、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基金:我为何悄悄关注它?
在研究创新药投资机会时,$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 基金进入了我的视野。





从投资方向看,它聚焦沪港深三地医药行业,既能把握港股创新药的高弹性机遇,又能兼顾A股医药龙头的稳健增长。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哪里有机会,就能及时“捕捉”。基金经理有着多年医药行业投研经验,对行业趋势的把握十分敏锐,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带着我们穿越市场波动。
从业绩表现看,在港股创新药板块大涨的背景下,这只基金的净值也水涨船高,稳稳跟上了行业节奏。当然,投资不能只看短期表现,但它展现出的潜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更重要的是,它采用分散投资策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风险。
当然,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医药行业也面临研发失败、政策变动等风险。但对长期看好创新药赛道的投资者来说,像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基金这样的产品,或许是分享行业红利的不错选择。
四、互动时刻:你的看法,我很想听!
聊了这么多我的观察和思考,特别想听听大家的想法!你如何看待港股创新药的未来?你身边有哪些被创新药改变的故事?或者你对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基金有什么疑问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投资那些事儿!#大牛市真的要来了吗?# #GPT-5八月重磅上线!或引爆AI产业链# #药品“反内卷”?医保局优化集采规则# #创新药赛道持续活跃 行情空间有多大?# #创新药领跑者张韡# @广发基金 @天天基金研究中心 @天天精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