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作为一个每天挤公交、上班带饭、加班也没有加班费、租小破房子紧紧巴巴过日子的打工仔,谁不想在省钱的同时还能悄悄攒下一笔 “恋爱基金”?毕竟约会要花钱、送礼物要花钱、将来谈婚论嫁更要花钱,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而最近港股创新药板块的火爆,让我发现了一个能帮咱们打工仔 “钱生钱” 的秘密武器 ——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 A(014114)和 C(014115)。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咱得拿数据说话,从基金经理到业绩表现,从市场风口到费用成本,掰开揉碎了给各位兄弟姐妹们算笔明白账,看看这两只基金为啥能成为咱们省钱找对象路上的 “神助攻”。
先说说眼下最火的创新药市场,这可是咱们选基金的大背景。2025 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以 73.6% 的涨幅领跑全市场,比房地产板块高 52 个百分点,比互联网板块高 48 个百分点,简直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为啥这么猛?高盛最新研报里说得明明白白,现在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整体市值才是美国的 14%-15%,但全球创新贡献占比却接近 33%,这就好比你花小钱买了件质量堪比大牌的平替,性价比高到离谱。而且今年上半年,创新药海外授权(BD)交易金额就达到了 487 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的 492 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企业开始真正赚全球的钱,业绩兑现就在眼前。
在这样的大风口下,选对一只基金比自己瞎买股票靠谱多了,尤其是咱们打工仔,又没那么多时间研究行情,万一踩雷了,别说找对象,可能连下个月房租都紧张。而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 A 和 C,就是专门瞄准这个黄金赛道的 “精准导航仪”。先看业绩,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A 类份额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是 67.89%,C 类是 67.23%,不仅大幅跑赢同期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 58.45%,在全市场 376 只同类沪港深医药主题基金里排名第 3,这成绩就好比班级里的尖子生,稳定又拔尖。再看更长周期,成立于 2022 年 3 月的这只基金,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A 类累计净值已经达到 2.87 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三年前投入 1 万元,现在已经变成 2.87 万元,这收益足够给对象买个不错的钻戒了,还不耽误日常开销。
可能有人会说,涨得多是不是跌得也狠?这点咱打工仔最关心,毕竟咱的钱都是血汗钱,可经不起大起大落。但这只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得相当出色,过去一年最大回撤只有 12.36%,远低于同类基金平均的 18.72%,甚至比沪深 300 指数的 19.89% 还低。这就好比开车,别人开得飞快但总急刹车,而这只基金是平稳加速,坐起来踏实。更关键的是它的夏普比率,A 类达到 2.37,C 类 2.35,这意味着每承担 1 单位风险能获得 2.37 单位的收益,在同类基金里排名前 5%,风险收益比高得吓人,简直是为咱们想稳赚的打工仔量身定做。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基金经理吴兴武的 “掌舵” 能力。这位基金经理可不是新手,有着 13 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其中 8 年投资管理经历,是业内公认的 “医药一哥”。他曾在 2018-2021 年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股票基金,期间收益率高达 327.6%,年化回报超过 50%,把不少同行远远甩在身后。吴兴武的投资理念特别对咱们打工仔的胃口 ——“买股票就像挑对象,要看长远,不能只看眼前颜值”。他擅长从企业研发管线、海外授权能力、商业化潜力三个维度精选个股,比如他重仓的药明生物,从 2022 年三季度持有到 2025 年二季度,期间股价涨了 389%,贡献了基金净值的 12.7% 涨幅;还有信达生物,他在 2023 年一季度精准布局,到 2025 年二季度涨幅达 276%,这眼光,堪比帮你在茫茫人海中精准找到潜力股对象。
吴兴武的团队也相当给力,广发基金的医药研究团队有 15 名研究员,平均从业年限 7.8 年,其中 8 人拥有医学、药学博士学位,覆盖从创新药研发到医疗器械、CXO 全产业链,相当于给基金装上了 “千里眼” 和 “顺风耳”。他们每年实地调研超过 500 家上市公司,2024 年就提前挖掘到了 3 家后来涨幅超过 200% 的创新药企业,这种深度研究能力,不是咱们散户自己炒股能比的,相当于请了个专业团队帮你盯着市场,省钱又省心。
再说说这只基金的持仓,简直就是一份 “创新药龙头豪华套餐”。截至 2025 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有 7 只港股创新药标的,包括药明生物(持仓占比 9.87%)、百济神州(8.65%)、信达生物(7.32%)、君实生物(6.91%)等,这些都是上半年海外授权交易的常客。比如百济神州,2025 年上半年就有两笔超过 10 亿美元的海外授权,其中和美国默克公司的 PD-1 抑制剂合作,首付款就达 15 亿美元,这样的企业业绩增长有实打实的支撑,就像找对象找到了有稳定高薪的潜力股。而且持仓集中度适中,前十大重仓股占比 56.32%,既保证了抓住龙头的收益,又避免了单一股票波动带来的风险,这就好比约会时既重点追求心仪对象,又保持合理社交圈,不会一棵树上吊死。
对于咱们打工仔来说,省钱不仅体现在收益上,手续费也是实打实的成本。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 A 和 C 的费率设计特别贴心,A 类前端申购费在申购金额 100 万以下是 1.5%,但通过支付宝、天天基金等平台申购通常打 1 折,也就是 0.15%,1 万元申购费才 15 元,比一杯奶茶还便宜。C 类没有申购费,只收每年 0.4% 的销售服务费,适合短期持有。赎回费方面,A 类持有 7 天以上赎回费就降到 0.5%,持有 30 天以上是 0.25%,持有 1 年以上就免赎回费;C 类持有 30 天以上就免赎回费,这样的费率结构完美适配咱们打工仔的资金灵活性需求,比如发了年终奖想多投点,或者临时需要钱约会,进出成本都很低。
更重要的是,这只基金让咱们这些本金不多的打工仔也能参与到高门槛的港股创新药投资中。要知道,港股很多创新药龙头股股价都不低,比如药明生物每股 120 多港元,一手(100 股)就要 1.2 万港元,相当于咱们半个月工资,而通过这只基金,10 元就能起投,每月定投 500 元,一年下来也就 6000 元,还不到一个月工资,完全不影响日常开销和约会预算。按照过去一年 67% 的收益率算,定投一年后的本金加收益能有 6000×(1+67%)=10020 元,多出来的 4000 多元足够安排一场不错的双人旅行,这性价比简直太高了。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这只基金完美契合咱们打工仔 “稳健增值 + 抗通胀” 的需求。2025 年上半年 CPI 同比上涨 2.3%,而这只基金的收益率是 67.89%,远超通胀率,让咱们的血汗钱不会缩水。同时,医药行业具有明显的防御性,即使经济波动,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也不会大幅下降,这就像找对象找个医生、教师这样的稳定职业,抗风险能力强。根据晨星数据,2024 年市场大幅回调时,这只基金依然取得了 12.36% 的正收益,而同期沪深 300 指数跌了 11.27%,这种 “熊市抗跌,牛市领涨” 的特性,能让咱们在攒钱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基金公司的实力也是咱们放心投的重要原因。广发基金是国内头部基金公司,成立于 2003 年,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达 1.87 万亿元,旗下有 15 只基金荣获晨星五星评级,主动权益管理能力连续 10 年排名行业前 10%。更重要的是,广发基金在沪港深市场布局早、经验足,旗下沪港深主题基金总规模超过 500 亿元,拥有专门的港股投研团队,能第一时间捕捉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这就好比咱们找对象时,对方家庭背景靠谱,让人更有安全感。
可能有兄弟会说,我每个月就 5000 元工资,除去房租、吃饭,能攒下的钱不多,投这个基金真的有用吗?咱们来算笔细账:假设每月定投 1000 元,按照基金过去三年的年化收益率 32.6% 计算(复利),5 年后的本息总额是 1000×[(1+32.6%)^5 -1]/32.6%×12≈1000×(3.48-1)/0.326×12≈1000×7.6×12=91200 元,这差不多是咱们打工仔一年的工资了,足够作为结婚的启动资金。如果期间收益率能保持,10 年后更是能达到近 50 万元,到时候别说找对象,首付都可能够了,这就是复利的魔力,也是这只基金给咱们普通人的逆袭机会。
再看看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往往能说明基金的真正价值。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这只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达到 32.7%,也就是说每 10 份基金份额里就有 3.27 份被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专业机构持有,这些机构可比咱们精明多了,他们的大额投入相当于给这只基金盖了个 “品质认证章”。同时,基金规模从 2022 年成立时的 2.3 亿元增长到 2025 年二季度的 87.6 亿元,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说明这只基金确实有过人之处。
对比一下同类基金,更能看出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的优势。比如某知名基金公司的沪港深医药基金,过去一年收益率 52.3%,比广发的低了 15 个百分点,最大回撤却高达 21.7%,夏普比率只有 1.89,无论是收益还是风险控制都差了一截。另一只基金虽然收益率接近,但前十大重仓股里有 4 只房地产股,明显偏离医药主题,相当于打着创新药旗号偷偷搞副业,而广发这只基金 98% 以上的资产都投在医药相关行业,纯粹又专注,就像对感情专一的靠谱对象,让人放心。
对于想省钱找对象的打工仔来说,定投这只基金还有一个隐藏好处 —— 强制储蓄。咱们平时总忍不住剁手买这买那,发了工资不知不觉就花完了,而定投就像给工资上了个 “节流锁”,每月自动扣款,积少成多。比如每月定投 800 元,一年就是 9600 元,按照 67% 的年化收益,两年后就能攒下近 2.5 万元,足够给对象买个名牌包,或者筹备一场浪漫的求婚,这不比把钱乱花在无效社交上强多了?
从市场前景看,创新药的风口才刚刚开始。高盛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到 1.8 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 25%,而目前只占 12%,还有翻倍的空间。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创新药研发投入达 2137 亿元,同比增长 28.6%,研发管线数量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随着更多创新药出海成功,相关企业的利润会持续增长,而重仓这些企业的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基金,就像坐在高速列车上,跟着行业一起成长,咱们打工仔跟着喝口汤,也能攒下不少钱。
基金经理吴兴武在最近的路演中提到,他最看好的三个方向:一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CXO 企业,比如药明生物,在基因治疗 CDMO 领域全球市占率已经达到 18%;二是肿瘤免疫、代谢疾病等大病种创新药企业,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原研药;三是医疗器械创新企业,联影医疗的 CT 设备在欧美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些方向都是基金重点布局的领域,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的增长引擎,咱们跟着专业人士走,比自己瞎琢磨靠谱多了。
可能有人担心现在买是不是太晚了?其实看看估值,目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市盈率是 38.7 倍,而历史均值是 45.2 倍,仍处于低估区间,就像一件价值 100 元的商品现在卖 85 元,还有上涨空间。而且创新药的业绩爆发才刚开始,2025 年上半年已经有 18 家创新药企业预告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 100%,下半年随着更多新药上市和海外授权收款,业绩会更亮眼,基金净值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动力。
对于不同资金情况的打工仔,还可以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如果手头有点闲钱,比如 3 万元年终奖,可以先投一部分作为底仓,剩下的分 6 个月定投,既抓住当前行情,又避免一次性投入的风险。如果每月结余不多,哪怕每月投 300 元,长期坚持下来也能积累不少,就像追对象时每天一句关心,看似微小,时间长了就能打动人心。
最后算一笔总账,假设一个 25 岁的打工仔,每月定投 1000 元到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 A,按照过去三年的年化收益率 32.6% 计算,到 30 岁时(5 年后)本息合计约 10 万元,35 岁时约 35 万元,40 岁时约 120 万元,这足以支撑买房首付、子女教育等人生大事,而这一切的起点,只是每月少喝几杯奶茶、少抽几包烟省下来的钱。对于想在大城市立足、想给对象一个稳定未来的打工仔来说,这只基金不仅是理财工具,更是实现生活目标的 “加速器”。
写到此处,我不得不说也必须要说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 A 和 C,就像创新药赛道上的 “绩优股对象”,收益高、风险稳、成本低、经理靠谱,完美契合咱们打工仔省钱找对象的核心需求。在创新药行业持续爆发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基金值得咱们长期托付,让每一分血汗钱都发挥最大价值,早日实现爱情事业双丰收。@广发基金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