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 最近关注创新药板块的朋友可能都发现了,不管是政策端的利好频出,还是企业出海传来的捷报,都让这个赛道热度居高不下。不少持有相关基金的小伙伴,或许也感受到了持仓带来的惊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药的热度能不能持续,后市又藏着哪些机会。

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对创新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审评审批等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也表示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创新药企业的研发环境得到优化,创新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从长期来看,这为创新药热度的持续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再看出海提振方面,2024年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总金额达到41亿美元(首付款),2025年1 - 5月,在全球BD规模级交易(首付款大于5000万美元)中,中国占比已从2021年的5%提升至42% 。大额BD交易频现,如三生制药与辉瑞签署协议,彰显了国产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获得认可,竞争力不断增强。出海不仅为创新药企业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提升了企业的盈利预期,也增强了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信心,使得更多资金愿意流入该领域,从而推动创新药热度持续上升。
从近期数据来看,创新药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亮眼。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43个,同比增长59%,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个的全年数量 ,这体现出创新药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正加速发展。在二级市场上,截至7月18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年内涨幅高达94.31%,显著跑赢同期恒生指数(23.76%)和其他港股行业指数 。

广发沪港深医药在创新药投资布局上成果显著。基金经理吴兴武生物学专业出身,从事医药投研已有16年,近年来在创新药赛道持续深耕。2025年二季度,他进一步加大了在创新药上的配置,新进了三生制药、昂立康、石药集团和百济神州的A、H股,至此,前十大重仓股已全部是创新药企业或是转型加码创新药的公司,高度聚焦创新药方向,基金的持股集中度也明显提升,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由以往的40%以下提升到一季度末的58.53%,二季度进一步达到64.51%,持仓的进攻性更强 。这一波加码创新药细分方向,在业绩上也有立竿见影的体现,截至7月,广发沪港深医药前十大重仓持股今年以来的平均涨幅达到136.64%,多只新进个股二季度以来的涨幅也极为可观;自年初至7月18日,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类的净值增长率达67.46%,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43.98% 。
对于后市机会,首先,创新药企业业绩兑现带来的增长机会。科创板和港股“18A”上市的第一批生物科技企业陆续转入盈利,随着研发的推进和产品的商业化,未来会有更多创新药企业进入业绩兑现期,其盈利水平的提升将推动股价上升。其次,在出海趋势下,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品和国际化布局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那些能够在全球热门靶点有创新性成果,以及拥有完善国际临床运营团队、熟悉国际法规和市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海外合作机会和市场份额。另外,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也将受益,比如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服务的CXO企业,随着创新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出海进程中对临床试验等外包服务需求的上升,其业务量和业绩有望增长。
不过,创新药投资也存在一定风险,比如研发失败风险、海外市场政策变动风险等。但总体而言,在政策支持和出海提振的大背景下,叠加近期良好的数据表现,创新药后市机会大于风险,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和布局,我也会持续关注广发沪港深医药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表现,等待合适时机布局。@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