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调研团#$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OTCFUND|014114)$$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OTCFUND|014115)$;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的表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创新药为何突然火了?这要从三个维度来看。首先是政策面,国家医保谈判规则日趋明朗,创新药定价机制逐步完善。其次是基本面,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今非昔比,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最后是资金面,经过前几年的深度调整,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这三个因素叠加,造就了当下的投资窗口期。
说到估值修复,高盛的报告很有说服力。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市值仅为美国的14%-15%,但对全球创新的贡献接近33%。这种价值与价格的不匹配,正是投资机会所在。就像买股票要买被市场错杀的好公司一样,现在整个中国创新药板块都处于"价值洼地"状态。
海外授权交易(BD)的爆发更是个积极信号。今年上半年10亿美元以上的大额交易频现,说明国际药企愿意为中国的创新买单。这不仅是收入来源,更是对中国研发实力的认可。当本土药企的科研成果能被跨国巨头看中,其价值重估就是迟早的事。
AI技术正在重塑整个医药研发流程。传统的新药研发平均需要10年时间、26亿美元投入,而AI可以将早期研发时间缩短40%,成本降低60%。具体到投资层面,我们要关注三类企业:一是自身具备AI研发平台的药企;二是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的创新药企;三是为医药研发提供AI工具的服务商。
说说$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OTCFUND|014114)$$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C(OTCFUND|014115)$。基金经理吴兴武有12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管理这只基金以来展现出鲜明的"价值成长"风格。他擅长在行业低谷期布局优质标的,等待价值回归。从持仓来看,该基金重点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企,前十大重仓股中有多只港股生物科技公司。
这只基金有几个突出优势:一是投研团队强大,广发基金医药研究小组有10余名专职研究员;二是运作稳健,机构持有比例常年保持在40%以上;三是公司自购力度大,显示对产品的信心。从业绩比较基准(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6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2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20%)也能看出其兼顾A股和港股医药龙头的特点。
对于普通投资者,我有三点建议:第一,用定投方式参与,避免择时压力;第二,配置比例控制在可投资资产的15%以内;第三,持有周期至少3年,陪伴创新药企成长。医药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的特点,短期波动难免,但长期趋势向好。
当前,创新药的投资逻辑依然成立。政策面上,医保支付端持续改善;基本面上,更多创新药将进入商业化阶段;资金面上,全球资本对中国医药创新的配置仍属低配。这就像一场刚刚开始的马拉松,现在入场为时不晚。
投资最重要的是把握大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我国正从仿制药大国向创新药强国转型。这两个确定性趋势叠加,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不言而喻。当然,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我们要密切关注医保政策、临床试验结果、国际关系等变量。
创新药投资既需要科学家的严谨,也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在这个科技与资本共舞的时代,中国创新药企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普通投资者,选择像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这样的专业工具,让基金经理帮我们把握行业脉搏,或许是分享这场科技红利的最佳方式。
@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