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开实盘啦#
哑铃策略下的攻防之道——解析@上银基金陈博 实盘组合的投资逻辑。
在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与科技革命交织的背景下,上银基金陈博推出的实盘组合【左手红利右手科技】引发市场关注。这一组合以7:3的比例配置上银未来生活混合C与上银鑫达混合A,近一月收益达5.89%,其核心在于通过成长+红利的哑铃策略平衡风险与收益。
一、行情共振下的结构性机会
当前市场呈现稳增长与科技突围的双重特征。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政策端持续加码科技金融支持,如《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引导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推动AI、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估值修复。与此同时,红利资产因高股息特性成为资金避险港湾,中证红利指数近一年股息率达5.2%,银行、煤炭等板块在低利率环境下凸显配置价值。
陈博的组合精准捕捉了这一结构性机会:$上银未来生活灵活配置混合C$ 聚焦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硬核科技领域,前十大重仓股包括恺英网络、北方华创等细分龙头,近一年涨幅达38.53%;$上银鑫达灵活配置混合A$ 则布局银行、电力等红利板块,如中国移动、中国神华等低估值高分红标的,近一年收益16.24%。这种配置既享受科技突破带来的弹性,又通过红利资产对冲市场波动,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格局。
二、基金经理的能力护城河
陈博的投资框架体现了宏观锚定+微观穿透的双重优势。作为统计学出身的基金经理,他早期经历量化投资后回归价值投资,形成「ROE>15%、净利润增速>10%、估值<30倍」的选股铁律。其管理的上银未来生活混合C通过深度调研锁定AI应用落地确定性强的标的,如金山办公、科大讯飞等,近三年年化收益19.2%,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
风险控制能力是其另一大亮点。陈博通过行业分散(单一行业占比不超过20%)、动态仓位调整(股债灵活切换)和估值筛选(PE分位数<30%)构建安全垫。例如在2022年市场下行期间,上银鑫达混合A通过增加债券仓位将最大回撤控制在12%,显著优于同类平均的18%。这种「看得准、拿得住、守得稳」的能力,正是其敢于公开实盘的底气所在。
三、实盘背后的决策考量
基金经理开设实盘需平衡多重因素。首先是策略透明度,陈博将15万元真金白银投入组合,通过每日净值更新和调仓公示,展现对投资逻辑的坚定信心。其次是风险共担,实盘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倒逼基金经理减少短期博弈,如陈博在7月4日市场回调时逆势加仓,传递长期布局信号。再者是成本优化,组合选择C类份额(无申购费、持有30天免赎回费),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契合中长期配置需求。
展望后市,随着政策红利释放与技术迭代加速,科技与红利的跷跷板效应可能加剧。陈博的实盘组合通过动态再平衡(如科技涨幅超20%则减持部分仓位至红利),有望在震荡市中持续捕获超额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一组合不仅是观察市场风向的窗口,更是学习资产配置的鲜活案例。在科技浪潮与价值回归的双重叙事下,【左手红利右手科技】或许正是穿越周期的最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