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开实盘啦#
很多人一开始买基金,都会非常在意短期的净值曲线,看到涨就追,看到跌就慌。可投资真不是这么玩的。尤其是基金这种间接投资产品,你并不是直接买股票,而是把钱交给基金经理帮你管。那么这位经理到底是怎么想的、风格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敢买敢卖、什么时候又会保守收缩,这些全都决定了你的收益和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支持基金经理们自己开实盘,这不仅仅是个营销噱头,而是一个最直观的“能力与信念”展示窗口。因为只有开了实盘,他才必须用资金真实落地他的想法,而不是嘴上说一套、实操又是另一套。文章稍长,白鹤君这里也是做了个思维导图方便各位整理思路。
从选基金经理的角度来说,我自己最看重以下几点:
第一,看他的风格是不是稳定。很多人误会“风格稳定”就是一直持有不动,其实不是,而是他的投资框架是否一以贯之。他是偏价值,还是偏成长?是主动博弈,还是喜欢低换手?风格不同都没问题,问题是别左摇右摆,上一季还是高科技赛道战士,下一季就满仓防守红利,这种转向太快,投资人根本跟不上节奏。
第二,看他的产品是否互相呼应。如果一个经理手里管好几只基金,结果每只产品风格都乱七八糟,那就很难判断他到底擅长什么领域。相反,如果他的产品风格一致,或者至少在某种框架内各自承担不同角色,那就是非常加分的信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看他是不是敢跟投资者“站在一条船上”。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实盘。毕竟基金经理也可以只管别人钱,不管自己的钱,净值回撤了,他虽然业绩难看,但不会直接亏自己口袋里的钱。但一旦他开实盘,就说明他愿意跟投资者一起承担波动,那说服力完全不同。
比如陈博经理的【左手红利右手科技】实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首先,他选的是自己管理的两只基金:上银未来生活混合和上银鑫达混合。组合思路很清楚,就是在A股这种震荡市里,把红利策略做底仓,增强防御属性,同时又用科技赛道去博取弹性。
科技+红利是近两年市场特别热门的一个搭配方向,但很多人只是说说,或者短期追热点。陈博这边是真的在实盘里落地,且敢于持续加仓,比如上周五(7月4日)盘后就进行了新的加仓动作,这就比“嘴上喊口号”更有参考价值。
更难得的是,他近一个月实盘收益率5.8%,自成立以来实盘收益率为7.04%,在今年这种市场环境下,算是非常不错的表现。虽然15万的实盘规模不算特别大(7月4号的加仓操作是在盘后所以还未更新),但毕竟是公开透明,每笔操作、仓位变动都可以看得见。很多投资者最怕的就是“经理到底在想啥”,实盘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他的真实操作节奏。
从陈博的履历看,他2016年加入上银基金,从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一路做上来,2020年开始正式管产品,至今几年下来,风格逐渐固定在灵活配置路线。他没有那种猛进猛退、剧烈波动的操作风格,而是偏稳健,结合对市场结构的理解做轮动调整。对我这种偏好相对稳健投资的人来说,陈博这种风格挺对胃口。
其实你仔细想想,我们普通投资者不是不愿意波动,而是不知道如何应对波动。一旦回撤,就焦虑,不知道要不要赎回,还是加仓。而基金经理开实盘的好处就是:他用自己的实盘行动帮你做出某种“参照”,这非常重要。比如他在市场回调时继续加仓,那可能意味着他对未来仍有信心;如果反而减仓,那我们至少知道可能存在短期风险。哪怕不是要照搬跟随,但这种“看得见的信号”就是最宝贵的。
所以总体而言,我个人对基金经理开实盘是非常支持的,尤其是对投资者来说,这不仅是多了一份透明度,更是多了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向。如果你想选基金经理,我会建议你多看以下几件事:他有没有清晰的投资框架?风格是不是稳定?他的多只产品是不是彼此呼应?他自己有没有实盘或者至少足够透明的沟通?
在我看来,陈博经理以及他的【左手红利右手科技】实盘,都算是比较值得关注的对象。对于想要均衡配置、又不想满仓激进的投资者来说,这种组合思路在震荡市环境里尤其值得一看。@上银基金 @上银基金 陈博 @天天精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