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9 10:19:07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广东
激光雷达订单排到年底!机器人需求爆发,背后是谁在疯狂扫货?

“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

“国内销售额同比去年翻了接近一倍。”

——这些不是来自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报告,而是出自深圳激光雷达企业的业务负责人之口。

这个曾经由自动驾驶汽车独力催熟的赛道,正在迎来一位更凶猛的需求方:机器人。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40.7亿元,并在2026年迅猛增长至431.8亿元。一场由机器人掀起的供应链狂潮,正在悄然上演。

一、不只是自动驾驶:机器人成为激光雷达“新主顾”

激光雷达(LiDAR),被誉为机器的“眼睛”。它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感知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是实现自主移动、避障导航的核心传感器。

过去,它的故事几乎完全由“自动驾驶汽车”书写。但如今,剧情已彻底改写:

- 人形机器人:特斯拉Optimus、宇树Unitree H1等双足机器人需要激光雷达来构建周围环境地图,实现稳定行走和复杂任务执行。

- 商用服务机器人:在餐厅、酒店、医院配送物品的机器人,依靠激光雷达在动态人流中安全穿梭。

- 工业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在仓库和工厂里搬运货物的无人车,需要激光雷达实现高精度的定位与导航。

- 无人机与测绘设备:同样依赖激光雷达进行地形扫描和三维建模。

机器人,正在成为吞噬激光雷达产能的“新巨人”。

二、需求为何爆发?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跨越

机器人对激光雷达的需求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其从“玩具”走向“工具”的必然升级:

1.  从“瞎”到“明”:早期的许多机器人只能在预设的轨道或二维码上运行,相当于“盲人”。而要进入开放、动态的人类环境,它们必须拥有实时“看见”并理解世界的能力。

2.  从“室内”到“室外”:当机器人从结构化的仓库走向复杂的街道、园区,GPS信号可能不佳,视觉摄像头易受光线干扰。激光雷达的全天候、高精度特性成为不可替代的选择。

3.  安全性要求:与人共存的机器人,必须实现最高等级的安全避障。激光雷达能提供稳定可靠的距离信息,是构建安全冗余系统的关键一环。

三、产业链与投资视角:谁将受益?

激光雷达市场的复苏,将带动一整条产业链的繁荣:

- 上游:光学元件与芯片供应商  

  包括激光发射器、探测器、光学透镜、模拟芯片等厂商,将直接受益于订单量的提升。

- 中游:激光雷达整机制造商  

  如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上市公司,以及一批专攻机器人市场的初创企业,是此轮需求增长最直接的受益者。其业绩和估值有望得到强力支撑。

- 下游:机器人整机集成商与解决方案商  

  他们采购雷达,将其集成到产品中。激光雷达成本的下降和性能的提升,将助力他们打造出更强大、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投资框架:除了关注激光雷达公司本身,其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商和下游的头部机器人厂商,同样蕴藏着机会。

四、热潮下的冷思考:降本与规模化仍是终极考验

尽管订单大增,但激光雷达企业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1.  成本问题:  

   机器人对成本极其敏感。如何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将激光雷达价格从“万元级”打至“千元级”,是能否实现大规模普及的关键。

2.  车规级与机器人级的路线之争:  

   用于汽车的激光雷达需要满足严苛的车规标准,成本高、周期长。而机器人或许对标准的要求相对灵活,这给了一些新兴公司“农村包围城市”的机会,但也可能导致技术路线分化。

五、最后想说

激光雷达订单排到年底的现象,揭示了一个比自动驾驶更近在咫尺、更汹涌澎湃的浪潮:机器人的智能化革命。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业绩增长,更是一个时代的信号:能够感知环境的智能机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出实验室,走进工厂、街道和我们的生活。

下一次当你在餐厅里看到送餐机器人灵巧地避开你时,不妨想一想,它的眼睛里,正闪烁着激光雷达的光芒。

#机器人迎新催化:马斯克将开专题会#

#人形机器人利好不断!机构掀调研热#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OTCFUND|016530)$

$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C(OTCFUND|019458)$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