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
我是一名普通上班族,平时就喜欢投点基金。过去两年港股科技板块跌得够狠,但最近风向确实变了。看着恒生科技指数今年以来的表现、港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我终于下定决心,下半年开始布局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3403)。为什么我觉得它适合在当前时点布局呢?下面就给大家完整说说。(自选及走势图在文末哦)
Chapter 1 港股科技的重估:从低谷到重回主角
港股科技在前两年其实是“被打压”的状态,尤其互联网企业被政策束缚、经济增速放缓、海外资金撤退,多重压力叠加。但从2025年开始,明显看到市场预期在修复。
最直观的就是恒生科技指数的成分股调整:比亚迪被纳入、阅文被剔除。这可不是随便换换,而是对整个板块结构的优化。比亚迪一进来,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权重提升到了25%,而整个指数“硬科技”占比接近一半(49.3%左右)。加上AI 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比重达到90%+,可以说现在的恒生科技指数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互联网故事”,而是一个“AI + 硬科技 + 中高端制造”的全新组合。
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投资港股科技,不再只是押注电商、广告等互联网红利,而是顺着新能源、AI、半导体等国家战略级产业走。这些赛道不仅政策扶持力度大,技术上也有突破,是真正有“增长逻辑”的。
Chapter 2 政策红利:科技发展有保障
平时还要上班,我没法天天研究政策,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能感受到一些风向。过去两年监管收紧让很多人怕了,但现在政策环境已经明显宽松许多。平台经济边际改善、AI+、新基建、数字经济这些词不断被写进政策春风里,国内政策面的态度很明确:科技产业是重中之重。
具体到港股科技企业,这种政策倾向对它们就是直接利好。比如平台经济逐渐的放松稳定了腾讯、阿里、美团这些龙头的预期,而新能源、半导体、AI 等领域的巨头更是直接享受政策投入、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一整套“护航”措施。政策在给这些企业托底,也给了我们投资人更高的安全边际。简单说就是,政策敢扶的产业,往往不会差到哪去。
Chapter 3 估值洼地:便宜有便宜的好处
对于我这种没多少钱的普通人来说,估值真的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A股科技估值普遍偏高,纳指里的“七巨头”更是贵得离谱,而港股科技板块正好经历了前些年的暴跌后,估值回到历史低位。
具体数据,恒生科技指数的PE在21倍左右、PB在3左右,这不仅低于历史中位数,也比同类市场便宜不少。这种情况其实给了我们“以合理价格买优秀资产”的机会。只要这些企业基本面没问题,业绩能稳定增长,那估值迟早会修复。
所以对于现在的港股科技板块来说,我更看重它的向上弹性。它已经被低估了,未来一旦情绪彻底转暖,这里是能有比较大反弹空间的。
Chapter 4 南向资金:聪明钱的选择
南向资金的动向可以理解成“聪明钱”在想什么。2025 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超过6600亿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流向了恒生科技指数里的成分股,比如阿里、美团、中芯国际、比亚迪。
这些资金流入不仅提供了流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信心。而且很多被动资金是跟着指数走的,比如比亚迪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后,立刻吸引了大约2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所以通过买华夏恒生科技ETF联接C,我们等于顺着这股大资金的方向,抱团取暖。市场里资金扎堆的地方,抗风险能力和上涨动能也更强。
Chapter 5 AI浪潮:龙头企业新动能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AI这股浪潮已经没法忽视。DeepSeek、百川、智谱这些国产大模型一个接一个出来,港股里的龙头企业也在全面押注 AI。比如腾讯和阿里都在加码AI云服务和广告推荐,美团在探索智能配送,比亚迪甚至搞出了“天神之眼”自动驾驶系统。
恒生科技指数里的成分股里,有九成以上都跟 AI 产业链有关系。从底层算力、芯片,到算法、应用场景全覆盖。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说,这其实就是在押注一个“确定性的大趋势”。这股风还很长,我觉得值得长期跟着走。
Chapter 6 为什么是华夏恒生科技ETF联接C?
(一)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
作为一个懒人投资者,我需要的就是省心。华夏恒生科技ETF联接C通过投资目标ETF实现跟踪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权重、行业调整大部分由指数本身决定,我不需要操心。
(二)基金经理靠谱
徐猛这个人很低调,但资历真不低。他从2006年就在华夏干,管过几十只指数基金,懂得如何精准跟踪、怎么控制偏离。相比有些经理短期业绩亮眼但风格飘忽,我更喜欢这种稳健、耐得住的。
(三)费率亲民
C类份额申购费直接免了,赎回费只要满30天也为0。管理费、托管费整体在同类里算低。对于长期投资的人来说,这些省下来的钱最后也是收益。
(四)QDII渠道便捷
不用我去香港开户、换汇、操作复杂的账户,直接用人民币买就行。省心又省力。
Chapter 7 我的下半年操作计划
我自己的策略很简单:
定投:设立周定投,每周自动扣一笔投进去,不管涨跌,机械执行。这样成本能摊平,心态也不会崩。
长期持有:科技的发展需要时间。腾讯、阿里、比亚迪这些企业的价值不是一两年能完全体现的,我打算至少拿个 2~3 年。
关注动态但不盲动:如果指数出现明显高估或者大幅超预期,我可能会调整一下仓位,但不会因为短期涨跌就频繁操作。
总结一下
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但又想在大趋势里赚点钱,选华夏恒生科技ETF发起式联接(QDII)C是个挺聪明的办法。它跟着恒生科技指数跑,帮我覆盖了硬科技、AI、新能源的核心企业;估值便宜、资金关注、政策扶持、基金经理靠谱,几个关键点都打满分。
下半年港股科技板块的重估已经开始了,我选择上车,定投、长期持有,不贪、不慌,把大趋势放在心里,其它交给时间和市场。各位有兴趣的话,不妨参考我的思路。至于具体怎么规划,还是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的看法、认知以及风险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可以先加入自选池观察下的。@华夏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