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收益# #AI还能涨多久?#$财通资管数字经济混合发起式C$
这一轮牛牛行情,Ai板块无疑很亮眼。
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科技投资无疑也成了主战场之一。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投资者不将其纳入囊中,实乃有些可惜,以下小小感悟下,抛砖引玉,非专业意见,仅自己适用,投资需谨慎请自主决策风险自担
经历3-5月的调整后,AI板块已缓慢抬头,已满足两大条件:筹码结构改善(板块拥挤度处于低位)和长期逻辑稳固(资本开支驱动下的算力大周期持续演进)。中美市场映射显示,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对板块超额收益指引性强,国内大厂正进入新一轮AI基础设施投资周期,叠加2025年海外AI应用商业化落地窗口临近,国内AI产业有望获得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支撑。
从产业链角度看,AI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引领者(AI大厂)、上游硬件基础设施(芯片、IT设备、AI连接、存储、服务器等)、中游中间件(云计算、IDC运营商)以及下游AI应用(垂直领域模型或面向C端/B端的应用)。当前行情中,光模块、服务器、AI算力打眼得很,高位追涨且不可行,适度加强安全垫可以考虑。
从估值角度看,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当前PE-TTM约45.9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43%分位(低于历史中枢),较2025年4月高点(61倍,17%分位)显著回落。2025年预测净利润增速达110.8%,对应PEG仅0.72(<1代表估值偏低),显著优于中证人工智能指数(PEG=0.89)。部分细分领域估值优势明显,如光模块三巨头:易中天,可谓买了有耐心就是快艇般的感受。
目前看政策红利与产业需求形成共振,为AI板块也提供持续动力。历史复盘(如2019年至今半导体板块)亦显示,具备长期逻辑的科技板块在大盘上行期往往有超额表现,故而只要趋势不变,Ai板块在分化后还会走出意想不到的亮丽。
AI应用端虽然当前表现相对滞后,但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25年被普遍视为海外AI应用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窗口期,国内AI应用端将受益于海外映射效应及渗透率提升的双重催化。随着AI应用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市场对具备明确业绩、高增长潜力及成熟产品的AI应用公司给予相对更高的估值容忍度。A股中预期(2025E)营收增速较高的AI应用公司,通常也能获得更高的PS估值。AI教育、AI医疗等垂直领域已经开始展现商业化潜力,选择好的标的,相对低位介入。
虽然大好形势,也得保持清新头脑,有了安心待涨,没了也不要冒进,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也莫强求
在今日交易中,有个现象不容小觑哦:主力资金(超大单和大单)净流出562.82亿元,而中小单资金净流入562.82亿元。这种极端分化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当前点位表现出谨慎态度,开始部分获利了结;而散户投资者则热情高涨,积极追高入市。北向资金虽然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但流入速度有所放缓。短期市场波动加剧,3900点甚至4000关口指日可待还是昙花一现,必将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AI板块主要风险因素一览
市场过热(巨额放量,散户涌入)技术迭代(CPO可能替代光模块)商业风险(应用不落地)国际政策(技术供应链封锁)政策监管(Ai应用监管加强)
在趋势没有明显转向前,保持仓位是明智选择,但也不宜过度追高加仓。持仓既要跟着热点,也要做好风险平衡,关注热度异常时是不是有些估值洼地得到补涨机会,比如今日地产、消费。仓位管理、止损点纪律很重要,稳定增值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个月我的判断不如上月,但相信很快可调整验证。
结论:AI板块还能走多远?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AI板块的长期依然稳固。AI技术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各国政府都将AI作为战略重点支持,算力市场需求爆发、应用场景拓展将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短期内,AI板块可能因涨幅较大而出现震荡调整,但每一次调整都是布局优质标的的机会。历史经验表明,在单边上涨行情中,启动较早且率先完成调整的主线板块,往往能开启第二轮上涨并成为长期主线,有望在未来几年持续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
总体而言,AI板块的行情远未结束,短期风险上升无疑,科学的资产配置和严格的风险控制,把握这一历史性的科技投资机遇。在AI投资的道路上,保持耐心与定力,方能行稳致远。祝大家都有收益,稳步增长!#你认为本轮牛市能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