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基金表现有点拉胯,但也在情理之中。以万得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2023年涨幅是3.61%,2024年是4.59%,今年目前只有0.7%,折算成年化都不到1.4%。
之所以情理之中是因为2024年债市大涨后,到期收益率已经大幅下降,10Y国债来到1.7%以下,2Y国债目前只有1.4%左右,这意味着未来我们能拿到的利息已经很低了。
另外2024年底市场抢跑货币宽松,但实际今年宽松幅度是不及预期的,在一季度股市活跃的背景下,债市也小跌了一把,这也造成了今年为止债基体验较差。2024年债券基金很火爆,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当时我说的最多的还是“降低预期”。
一方面不能线性外推认为未来始终有那么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债市波动的心理准备。这个观点在未来很长时间都还是适用的,当票息降到2%以下,也许短期还会继续下行,但是空间已经很有限了,长期的回报也必然会下降。
日前央行于7月15日开展1.4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7月共有12000亿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在明日开展14000亿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后,本月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2000亿。这是连续第2个月加量续作,6月份买断式逆回购也是净投放了2000亿。
这对下半年的股市而言也是一个好消息。回顾A股的5-6月以及7月至今,总体处于温和缓涨趋势,我觉得跟剪刀差收窄也呼应上了。另外债市7月以来一直在调整没怎么涨,这一点恰好跟股市是相反的,跟经济复苏也是相反的。在这个节骨眼上,债市确实有它不能走牛的剧情需要。
此前央行的降准降息利好,也未对债市起到提振作用。债券最终的回报来源于本身的票息,在利率长期下行周期里,债券投资像是一场“有限游戏”,当票息降到一定程度,游戏也就接近尾声。
就目前国内债市而言,短期债市受益于宽松政策和经济基本面数据欠佳,可能还会延续上涨,但长期的性价比已然显著下降。对我们投资者而言,不能再以过去几年债基较好的表现来线性外推,应该降低这类资产未来的收益预期。
与债券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A股市场目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当前市盈率仅为12.6,显著低于境外市场主要指数,也处于自身历史的较低区间。
从股债性价比角度,当前A股风险溢价也处于中等偏上区间,代表A股相对债券更有性价比。
回顾历史每一次股市在经历长期熊市后,往往会迎来新的上涨周期。当前A股市场环境下,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中美毛衣摩擦、中东地区冲突等,但这些因素也使得股市在低位盘整,为投资者创造了入场的良机。一旦市场情绪回暖,经济基本面改善,股市将迎来强劲的反弹。
当然股债之间波动幅度差异也很大,如果说买股基是吃一顿肉要挨三顿打,买债基则是吃三顿肉只要挨一顿打。对于一些偏短期的资金或者一些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即便股市更有性价比,也不建议配置太多,可以慢慢尝试固收+基金,感受下水温慢慢适应。
这里科普一下“固收+”基金,简单理解为“固收”和“+”的资产结合。“固收”是收益稳定的的债券、同业存单等资产。“+”是风险、收益相对更高的股票投资、打新、可转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权益投资产品。按2022年的监管新规,“固收+”产品,权益投资比例须在10%至30%,且转债要算入权益资产。
固收+的本质,就是一种资产配置的思路,在不同经济周期和市场环境下,过资产配置偏移、风格行业轮动及选券择时增厚产品收益,主要有四大投资来源:固收、低仓位股票、打新、多策略增强。
恒生前海恒源天利债券C(013205)是一只混合债券基金,近三月涨幅8.05%,近一年收益9.40%,远超同类平均。主要通过投资固定收益品种(债券占比≥80%),辅以股票投资(≤20%),追求长期稳健增值。
其中债券持仓占比83.35%(以高评级信用债为主),股票占比19.19%(分散于有色金属、银行等行业),现金占比0.97%。前十大债券以银行二级资本债为主(如22建设银行二级01占比5.34%),股票持仓分散(单只占比均≤0.5%)。通过信用评级筛选、动态调整久期和杠杆控制风险。
基金经理为钟恩庚和胡启聪,两位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恒生前海固收团队实力雄厚,近两年固收业绩排名市场前25%。这只基金适合能承受中高风险、兼顾债市稳定性和股市增强收益的同学,我已经上车投资了一些,目前收益还可以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择机关注布局!



#晒收益#

$恒生前海恒源天利债券C$ @恒生前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