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我看好医药,$长城大健康混合C$ :下半年医药主线的“捕手。
一、先给结论:医药仍是主线,但“内卷”升级
2025年上半年,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医药生物的涨幅仅次于TMT,成交占比一度突破15%,呈现典型的“主线”特征。进入7月,板块出现10%左右的回撤,投资者开始担忧:下半年医药还能不能继续当主角?
我的判断是“结构延续、内部轮动”。宏观上,经济复苏尚处早期,流动性保持宽松;政策端,医保收支紧平衡倒逼“腾笼换鸟”,真创新继续享受溢价;估值端,中证医药生物指数前瞻PE约27倍,仍低于五年均值34倍。因此,医药大概率仍是主线之一,但行情将从上半年的“普涨”演化为“精选”。
$长城大健康混合C$ (基金代码:013259)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值得重点审视的一只产品。
二、基金画像:聚焦“大健康+创新”,进攻与防守兼备
1. 投资范围:基金合同约定“大健康”范畴不仅包括传统医药制造,还囊括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美、康复、养老以及跨界健康消费,赛道宽度足够。
2. 持仓结构:截至2025年6月底,前十大重仓合计54%,集中度适中;其中A股占65%,港股通占30%,另有5%左右的美股ADR(多为在港二次上市的创新药企)。
3. 风格特征:基金经理采用“GARP+赛道”打法。长期仓位锚定高景气赛道(创新药、CXO、生命科学上游);中期根据政策节点做波段(医保谈判、集采落地、FDA/EMA里程碑);短期通过港股的做空机制对冲回撤。
4. 收益归因:一季度受高基数及关税扰动拖累,净值回撤9.8%;5月后借创新药BD热潮迅速修复,上半年录得+22.4%,跑赢业绩比较基准8个百分点,最大回撤12.1%,夏普比率1.87,风险调整后收益居同类前1/4。
三、下半年三大核心变量
变量1:政策“组合拳”进入兑现期
• 丙类目录预计9月官宣,谈判规则从“唯低价”转向“多维价值”,高临床价值品种有望获得额外溢价;
• 第七批高值耗材集采落地后,国产替代率有望再提升10–15个百分点,利好细分龙头;
• 医保个账改革、商业健康险增量,为创新支付打开天花板。
变量2:创新药商业化大年
• 2025年上半年已有近40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全年有望冲击50款,为历史新高;
• BD交易截至6月初累计金额突破500亿美元,首付款现金流改善研发费用压力;
• 多家头部Biotech(百济、信达、康方)核心品种海外销售放量,港股报表端有望首次实现盈利,带来戴维斯双击。
变量3:CXO订单向业绩传导
• 全球产能东移趋势未变,国内CXO龙头在手订单同比增长30%以上;
• GLP-1、ADC、双抗等热门靶点带动外包渗透率提升;
• 汇率、人力成本优势叠加工程师红利,2025–2027年业绩确定性高。
四、$长城大健康混合C$ 的“矛与盾”
1. 进攻之“矛”——捕捉创新药
• 选股思路:优先布局收入结构中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的企业,规避单一市场政策风险;
• 重点方向:ADC、双抗、肿瘤免疫联合疗法、自身免疫大病种;
• 港股仓位侧重已进入商业化阶段、估值仍低于PS 5倍的二线Biotech,潜在弹性大。
2. 防守之“盾”——CXO与器械的稳健现金流
• CXO板块:龙头公司订单覆盖度>2年,且议价能力强,可对冲创新药波动;
• 医疗器械:重点配置电生理、内窥镜、影像设备国产化率仍低的“洼地”赛道,叠加贴息贷款及新基建政策催化。
3. 回撤控制:
• 组合层面设置10%的港股空仓保护,利用恒指期货、个股涡轮对冲;
• 医药流通、连锁药房等高股息资产作为“类现金”仓位,平滑净值波动。
五、情景推演与仓位建议
情景A:政策超预期友好(概率40%)
• 丙类目录纳入更多独家品种,集采温和;
• 市场给予创新药额外估值溢价,医药指数挑战前高。
→ 长城大健康C有望再获15–20%超额收益,可逢回调加仓。
情景B:政策中性(概率45%)
• 创新药分化加剧,CXO订单稳健;
→ 组合以GARP策略为主,预期年化收益12–15%,适合定投。
情景C:黑天鹅冲击(概率15%)
• 地缘政治导致出海受阻、FDA审批延迟;
→ 基金净值可能回撤15%左右,但港股对冲工具可压缩回撤至10%以内。
→ 建议把仓位控制在总权益资产的15%以下,等待事件落地后再加仓。
六、实操建议:三种参与姿势
1. 底仓配置:对于看好医药长坡厚雪的投资者,可把长城大健康C作为底仓,占权益资产10–15%,逢月度回撤超5%手动加仓。
2. 波段增强:结合政策日历,如8月ASCO数据披露、11月医保谈判,利用C类份额申赎零费率优势做战术性加减仓。
3. 组合对冲:若持有大量半导体、新能源等进攻型资产,可用该基金对冲风格漂移,其相对独立的医药属性可降低组合波动。
七、写在最后
2025年医药板块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创新+全球化兑现”。$长城大健康混合C$ 在赛道宽度、港股工具运用、回撤控制三方面均体现出专业水准,适合愿意承受中等波动、追求长周期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若你认同“老龄化+创新+消费升级”这一时代级趋势,不妨把每一次政策扰动或市场回撤,都视作给这只“医药捕手”送去更便宜筹码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