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 我是华夏沪深300指数的持有人,也是华夏基金的粉丝,我觉得下半年的主线依旧是创新药,2025年的股票市场波诡云谲,主线轮动频繁,但有一个细分赛道始终没有缺席于投资者的视野,那就是创新药。
在医药行业整体处于估值修复、政策预期回暖的背景下,创新药板块从年初至今持续发酵,成为科技与消费之外的又一“新贵”。再叠加外资回流、南下资金带来的充裕流动性,港股创新药成为具有成长性的细分赛道之一。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截至7月30日,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年内涨幅高达114.98%,显著跑赢同期恒生指数和其他港股行业指数。以宏观和产业视角观察,创新药板块的走强,是政策、产业基本面、市场情绪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结果。
首先是国产创新药“出海” 屡破新纪录。日前恒瑞医药、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等中国创新药企,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技术授权方式积极布局国际市场,深度融入全球医药产业链分工体系,这是基本面的重大改变,创新药企未来的营收、利润增长更具确定性。
2024年,我国药企完成超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突破500亿美元。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5年上半年更加强劲,License out总金额已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年全年总额。
我国活跃创新药管线已从2015年的数百个激增至2024年的3575个,首次超越美国登顶全球。
从这个角度来看,短短几年创新药BD出海飞速发展,目前已经步入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现在中国创新药研发能力已经得到欧美认可,国内创新药研发速度快,成本低,性价比非常高,买到就是赚到。欧美大药企纷纷来中国淘金,整个板块利好催化不断。创新药已经明确为2025年的主线机会,后续发展依然积极看好。
其次是政策鼓励和支持,两部门发文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机构研报称,长期来看中国创新药在经历跟随创新沉淀后,已经进入渐进式创新时代,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
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保障范围,其他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也可以使用丙类目录。就像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说的那样,“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这无异于又给创新药带来一大波新的机会。
再次是AI技术赋能,研发效率革命。比如复旦大学团队利用AI工具从7000种化合物中筛选出帕金森病靶点抑制剂、医疗大模型“元智”重磅发布、6 月《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业内首个AI 驱动药物研发的临床概念验证成果…2025年AI在创新药领域的应用迎来爆发。
新药开发是一个漫长、昂贵、高风险的过程,而AI制药的价值就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靶点发现、药物分子设计以及临床试验等,有望全方位提升研发效率与质量,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成本。
最后是创新药板块估值所处的位置。创新药股票的爆发,不仅仅是因为利好,更因为估值优势。这一波医药生物行业的调整幅度显然超过了A股全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过去3年持有医药基金如此疼痛的原因——比市场更大幅度的回调。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估值低是安全垫,更是上涨的理由。毕竟只有跌得多了才有机会。
港股创新药还是少数能拿到显著增量资金的板块之一。外资的巴克莱银行就在借道ETF持续加仓港股创新药。美股市场当然很好配置,但一些隐患也让机构不得不做一些组合的分散。所以今年很多海外大机构都在看非美权益成长资产,这也是今年港股相对A股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他们看到中国创新药的国际份额不断扩大,这块的景气度提升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项。对内资来说同样是这样。现在A股俨然已经处在一种结构性牛市的气氛中,所有人都既谨慎又怕错过,而在机构能够持续进攻的方向中,创新药又是收益弹性和趋势的相对确定性都不错的一个。
总的来讲创新药依然是2025年最确定的投资主线,目前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由“引进模仿”转向“创新输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2025年度的医保目录谈判已经近在咫尺,政策端有望带来积极催化,大家可以持续关注创新药板块的机会。
国内创新药目前是一个全面崛起的态势,普通投资者如何参与创新药的投资机会?面对专业门槛较高、波动性强的创新药板块,通过港股通账户直接投资个股犹如“刀尖起舞”。想要投资的话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分析相关公司的经营情况、创新药业务前景、研发进展等等,最方便的方式是借道基金参与投资。
华夏创新医药龙头混合C(012982)是一只港股+A股的主动基金,其中港股通标的占比超30%,主要布局A股稀缺的生物科技公司,聚焦创新医药领域,包括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技术等细分行业龙头,要求企业具备“护城河”和持续成长潜力。
前十大重仓股占净值比47.35%,有科伦博泰生物-B、恒瑞医药、信达生物、泽璟制药、新诺威等,基金经理王泽实医药科班出身,对产业趋势有深度理解,2025年阶段性抓住创新药反弹机会,凭借2024-2025年医药板块反弹实现显著超额收益,近1年投资收益86.18%,远超同类平均。
目前就创新药板块,特别是港股创新药来说,依然还是有参与价值的。当然涨了这么多,人的心态肯定会更纠结。随着这种恐高心态越来越明显,不同资金的分歧可能会加剧创新药指数的波动。所以要买的话一定得想清楚并且真的认可里面的逻辑,这样才能在波动中拿得住,不至于跌一点就慌到被甩出去。



$华夏创新医药龙头混合C$ @华夏基金 #晒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