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深圳市发布《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产业全链条优化提质。这一举措不仅延续了深圳在半导体领域的战略布局,更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为行业注入长期发展动能,其影响将辐射至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资本配置及区域经济转型等多个层面。

一、政策设计:全链条覆盖,精准破解“卡脖子”难题
《若干措施》提出10项具体举措,涵盖高端芯片设计、EDA工具推广、核心设备突破、先进封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闭环支持体系。例如,政策明确加强芯片设计流片支持,通过专项资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针对EDA工具这一“芯片之母”,推动国产软件在先进制程中的应用验证;在设备领域,重点突破光刻机、刻蚀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配套。这种“补短板+锻长板”的组合策略,直击我国半导体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痛点,为技术自主可控提供政策保障。
深圳的产业基础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根据半导体协会的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深圳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1424亿元,同比增长16.9%,汇聚了海思、中兴微电子、比亚迪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形成覆盖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的完整产业链。政策与产业基础的深度耦合,将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推动深圳从“产业重镇”向“创新策源地”跃迁。
二、资本赋能:50亿基金撬动千亿级市场
“赛米产业私募基金”的设立是本次政策的另一大亮点。该基金由深创投管理,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等参与出资,重点投向重大制造项目、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既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又通过专业化管理提升投资效率。
从资本流向看,基金将优先支持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项目,助力深圳构建“自主可控、高效协作”的供应链体系。例如,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深圳已建成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综合平台,基金的注入将加速碳化硅、氮化镓等材料的产业化进程,抢占新能源、5G通信等新兴市场的制高点。此外,基金对细分龙头的培育,有望催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产业生态层级。
三、市场机遇:需求驱动与技术迭代共振
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据东海证券分析,2025年6月行业持续回暖,AI服务器、新能源车、智能家居等领域需求高速增长,预计7月供需格局将进一步改善。深圳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中心,拥有华为、腾讯、大疆等终端巨头,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半导体产业提供了天然的应用场景。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拉动,将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
例如,在AI算力领域,深圳企业正布局高带宽存储芯片、GPU芯片等关键环节,政策对高端芯片设计的支持将缩短研发周期;在汽车电子领域,比亚迪半导体的IGBT模块已占据全球18%的市场份额,基金对车规级芯片的投入将巩固其领先地位。此外,政策对EDA工具、设备材料的突破,将降低国内企业对外依赖,提升产业链韧性。
四、区域经济:从“规模扩张”到“价值跃升”
深圳半导体政策的升级,不仅是产业层面的战略部署,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根据规划,深圳力争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百亿级设计企业、3家二十亿级制造企业,并建成4个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这一目标若实现,半导体将成为深圳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后的第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数据来自深圳市政府观望公开消息)。
从更宏观视角看,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将带动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高附加值环节(如设计、制造)的占比提升,将增强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产业链的完善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研发机构集聚,形成“创新-产业-人才”的正向循环。此外,深圳的经验可为全国提供示范,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防御,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防御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