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实盘# 高额补贴与激进竞争之下,美团利润大幅下滑,市场份额被蚕食,中国外卖市场正从一家独大走向三足鼎立。
2025年第二季度,美团交出了一份略显黯淡的财报。其营收虽然同比增长11.7%至918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仅为14.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9%。
核心本地商业分部的经营溢利同比下降75.6%至37亿元,经营利润率从25.1%骤降至5.7%。
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源于一场由京东和阿里发起的外卖补贴大战。为应对这场激战,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激增51.8%,达到225亿元。
这场竞争也彻底重塑了市场格局:美团市场份额从竞争前的绝对主导地位显著下滑,而饿了么则成为最大赢家。
---
01 市场巨变:从一家独大到三足鼎立
中国外卖市场曾长期处于美团绝对主导的格局。截至2024年底,中国外卖用户规模已突破6亿,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
美团原本占据近70%+的市场份额,饿了么以远低于美团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2025年2月,京东率先点燃外卖大战的烽火,宣布投入百亿补贴进军美团腹地。随后阿里整合饿了么资源推出“淘宝闪购”,并宣布500亿元补贴计划。
美团被迫迎战,三大巨头陷入一场补贴消耗战。这场始于4月底的大战彻底改变了市场格局。
根据瑞银报告数据,目前美团的市场份额从竞争前/二季度高达85%/74%的绝对主导地位,下滑至当前的65%。
饿了么则从约11%/13%飙升至28%,京东的市场份额则从第二季度的13%降至7%。
02 护城河受挑战:独家商家优势首次松动
这场大战中最值得关注的信号是美团的独家商家优势首次出现松动。报告显示,美团的独家合作商户日活跃用户数(DAU)在7月份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一个具体例子是,知名茶饮品牌喜茶近期已上线饿了么平台。三大平台商户端的总重合度正在上升,意味着越来越多商家选择在多个平台同时运营。
这直接挑战美团过去通过独家合作建立的竞争壁垒。随着商家在各平台间重合度增加,美团的变现率或将面临压力。
商家可以利用京东和饿了么提供的更低费率,作为与美团谈判更高返点的筹码。
不过,在履约能力这一核心环节,美团的基础依然稳固。虽然为确保运力充足,各平台加大了对第三方骑手的补贴,但美团和饿了么的自有运力均在增长。
03 三国杀代价:巨额补贴下的盈利困境
这场外卖大战让所有参与者都付出了沉重代价。美团净利润暴跌89%,京东同样面临挑战,其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0.8%。
京东新业务板块运营亏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激增至148亿元,严重拖累集团整体表现。阿里巴巴虽未披露最新财报,但摩根士丹利分析报告指出。
阿里在截至6月的第一财季于外卖和闪购方面投入约100亿元,预计第二财季投入可能翻倍至200亿元。
高额投入也带来了用户增长。京东本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速超过40%,用户总数创下新高。
淘宝闪购日订单在7月5日首次突破8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并在8月初连续三天日订单量突破1亿单。
04 阿里的天王山之战:闪购战略与生态协同
对阿里而言,闪购堪称其天王山之战。即时零售最大的价值是能给阿里电商带来宝贵的增量流量,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
阿里通过整合饿了么与飞猪,构建“淘宝闪购+饿了么配送+飞猪场景”的铁三角。2025年6月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与饿了么协同效应显著。
在阿里强力的补贴下,用户规模和订单量快速飙升。淘宝引流效果显著:淘宝闪购日订单在7月5日首次突破8000万单,并在8月初连续三天日订单量突破1亿单。
饿了么正努力匹配并略微超越京东的折扣力度来培养消费者心智,充分利用其雄厚的净现金头寸。阿里本地生活还计划推出“闪拼”服务,也对标了美团“拼好饭”的低客单价团购服务。
05 美团的应对:巩固核心优势与开拓新战场
面对激烈竞争,美团也在积极应对。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坚决反对内卷;另外,美团不是第一次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美团在竞争中不断巩固领先地位。”
美团正在加强其闪购业务和海外扩张。美团闪购成为业绩中的亮点之一,消费场景从食杂向3C数码、美妆母婴等品类全面延伸。
新业务板块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环比收窄至19亿元。
美团也在持续完善骑手福利和保障机制。自7月1日起,美团已将职业伤害保障拓展至17个省市的所有骑手。
4月,在南通和泉州启动了骑手养老保险补贴试点,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推广至全国。
在国际化方面,美团也取得了新突破。其中东外卖品牌Keeta二季度的订单量和GTV增长较好。
截至7月底,Keeta已覆盖至沙特20个城市,并于近日正式在卡塔尔上线服务。
06 监管介入与未来走向:从价格战到价值创造
面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监管部门已经出手。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中央明确要求,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外卖市场繁荣发展的背后,平台要珍惜市场机遇,通过有序竞争,打破垄断与内卷,激发市场活力。
随着夏季旺季高峰结束,预计平台对外卖配送的补贴将逐步缓解。但进入四季度的双11购物节,非餐饮品类的竞争可能持续。
当竞争尘埃落定时(可能进入四季度),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差异化、生态系统协同效应和运营效率。
京东表示将转向更精细化的地域和用户运营,依靠规模效应、系统优化和履约效率提升来改善盈利能力。
阿里巴巴则继续利用其雄厚的净现金头寸加大投入。美团的核心本地商业已在多轮周期中展现出强大韧性,新业务也持续迎来突破。
---
监管已经出手干预,美团CEO王兴也表示“坚决反对内卷”。
随着夏季旺季结束,平台对外卖配送的补贴预计将逐步缓解。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差异化、生态系统协同和运营效率。
美团在履约能力这一核心环节的基础依然稳固,其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理财投资分别为1017亿元和694亿元,为应对市场竞争提供了资金保障。
阿里则凭借其雄厚的净现金头寸和强大的生态协同效应,在这场大战中收获了市场份额和用户增长。#大盘3800点 你踏空了吗?# #达人收息方法论# #稀土价值重估!行业迎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