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茬#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
#晒收益#

我眼中的AI+医疗:从质疑到坚定,一场贴近生活的革命。
最初接触AI+医疗,我满是疑虑:机器能有医生的“温度”吗?隐私能保障吗?直到生活场景打消了我的顾虑——朋友测完血压,用AI问诊小程序几分钟就获专业建议,不用再等一周挂号;社区AI体检机让肺功能检测、眼底筛查不用跑大医院;基层护士朋友说,AI把肺部CT分析从40分钟缩到十几秒,减少漏诊。
这些改变让我醒悟: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减负提效”。再看政策、需求、技术三重托底,我愈发坚定——政策上,国家“AI医疗器械揭榜挂帅”,上海、浙江推动100+场景落地,绝非空谈;需求上,老龄化加剧,基层医疗缺口大,AI正好补位,国产产品还能出海;技术上,AI真能解决临床痛点。从质疑到解惑,我确信这行天花板还远。
政策端:从“纸”到“实”,投资者见真章。
起初,普通投资者和我一样觉得“政策虚”,怕落不了地。但看到工信部联合药监局明确攻关方向,联动产学研转化,地方如上海建医疗数据平台、浙江培育50+专病模型,大家放下心。我炒股的朋友,见上海医院用AI完成智能导航嵴柱手术,说“政策支持的技术真能治病”,果断入手。对我而言,政策落到手术台、社区,就是高确定性的证明。
需求端:内需解渴,全球破局。
投资者最关心“有没有人用、能不能卖”。国内病理医生缺数十万,华为瑞金病理大模型秒级诊断,帮基层医院初筛;我县城医生亲戚说,AI成诊断“标配”,误诊率降了。出海更让投资者见弹性,商汤CT分析系统进新加坡医院,浙江医生用国产机器人完成中法跨国肝癌手术。这些不是噱头,是真市场。
技术端:从炫技到治病。
投资者看技术,就问“能解决啥问题”。讯飞医疗辅助诊断合理率94%,在华西服务120万人次;深圳睿心AI手术机器人,语音指令就能操作,精度超人类;生成式AI让新药研发提速,英矽智能药物从靶点到临床II期仅18个月。做医药投资的朋友说“这在改行业玩法”,我也认可:这不是冰冷升级,是民生利好。
当下动力:业绩、替代、资金共振。
业绩上,联影医疗AI业务占比超30%,讯飞医疗医院服务收入增103.4%,背后是医院采购、患者使用的真实扩张。国产替代方面,联影高端设备在三甲装机增45%,打破进口垄断。资金端,公募、外资加仓,投资者说“跟着机构走,心里有底”。
行业虽有数据隐私等风险,但属发展必经路。长期看,中国AI医疗2033年将达3157亿元,生成式AI增速更惊人。我仍坚定看好,建议关注三类企业:技术硬的设备商(联影、迈瑞)、场景落地强的方案商(讯飞、医渡)、出海棒的创新企业(商汤、推想)。
从质疑到坚定,我见证的不只是行业崛起,更是改变生活的医疗革命,这样的行业值得期待。
$易方达科创人工智能ETF联接C$
$易方达全球成长精选混合(QDII)人民币C$
$易方达易百智能量化策略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