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话茬#我观察到国产出海名场面是光模块企业卡位AI算力“输血管道”:当中际旭创的硅光模块装入微软“星际之门”AI基建机柜,当英伟达H100芯片集群靠中国800G光模块数据洪流,当新加坡数据中心采购单上70%供应商带着“Made in China”标识——这已不再是低端制造出海,而是中国技术标准对全球AI心脏的精准切入。
未来我认为国产企业在CPO(光模块)领域有机会成为国产之光。
一、CPO为何能卡位AI核心供应链?
上个月微软宣布投入千亿美元建设"星际之门"AI基建项目时,很多人都在关注英伟达的GPU。但鲜少有人注意到,这个超级项目里超过30%的光模块都来自中国企业。这就像5G时代的华为基站,CPO正在成为AI算力的"隐形冠军"。
我观察到国产出海的这个名场面绝非偶然。在亚马逊AWS最新一代数据中心里,中国厂商的800G光模块已经实现批量供货。这背后的成功逻辑很清晰:第一,我们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光芯片到封装测试都能自主可控;第二,工程师红利让研发成本比欧美低40%以上;第三,国内5G建设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二、2025年的三大关键变量
说到投资时机,我觉得2025年下半年会是个重要节点。根据LightCounting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CPO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5%以上。这个时候需要重点关注:
1. 技术迭代窗口:当行业从800G向1.6T升级时,龙头企业的先发优势会突显。就像当年中芯国际突破14nm制程时的行情。
2. 海外订单确认:微软、谷歌这些巨头的年度采购计划通常在Q3公布,大额合同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
3. 政策催化因素:国家可能在2025年推出新一代信息基建规划,类似当年的"东数西算"工程。
三、普通投资者怎么抓住机会?
这里说点实在的。个人投资者要参与这个赛道,我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核心仓位(60%)可以配置指数基金,比如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ETF联接C(012734)。这只基金前十大持仓里有4家CPO龙头企业,跟踪的中证AI指数过去三年年化收益达到18.7%。更难得的是,基金经理张湛有12年TMT研究经验,团队去年还自购了5000万份,说明真的看好这个方向。
卫星仓位(40%)可以关注两个细分方向:一是做硅光芯片的厂商,这是下一代技术的关键;二是给英伟达配套的测试设备商,订单能见度通常更高。但要注意,这类个股波动往往很大,建议用定投方式参与。
四、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的三大优势
说到具体产品,$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OTCFUND|012734)$这支基金确实有其独特之处:
1. 底层资产优质:跟踪的中证AI指数包含62家上市公司,CPO板块权重超过15%。前三大成分股都是全球光模块TOP5企业。
2. 管理团队专业:张湛经理早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做过光通信研究,对技术路线判断很精准。去年准确预判了LPO技术的爆发。
3. 运作机制透明:机构持有占比稳定在35%左右,说明受到专业投资者认可。费率也控制在0.5%以内,属于行业较低水平。
在我看来,CPO就是AI时代最具确定性的之一。它不像GPU那样万众瞩目,但就像5G时代的基站设备,是数字基建真正的"钢筋水泥"。对于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布局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既不会错过产业红利,又能规避个股风险。毕竟在技术快速迭代的领域,有时候"模糊的正确"比"精确的错误"更重要。@易方达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