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持续回暖,8月继续上攻。经历前期低谷的投资者不禁要问,此时是“落袋为安”还是“持仓待涨”?这一问题的核心还是先要明确自身锚点,投资者需要看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再看下一步如何抉择。
投资者需明确“自身锚点”
“落袋为安”还是“持仓待涨”两种选择没有绝对对错。投资决策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关键看是否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投资者,如能承受15-20%波动,资金可以长期持有三年以上,并且认同长期投资的逻辑,则可考虑选择持仓。持仓的核心逻辑是不被短期波动干扰。因为在资本市场中,“阶段性回调”是常态(如2019年市场回暖时,也曾出现单月回调8%的情况),但只要长期驱动逻辑未破,持仓或能捕获更大收益机会。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短期有资金需求的投资者,此时可以理性选择部分锁定收益,设定分布止盈线。即便持仓收益大幅增长,也可以考虑不进行“一次性清仓”,以免错过未来可能的涨幅,或者有“卖在相对低位”的遗憾。
当明确了自身的目标后,那么再结合市场,就更能看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决策。
当前市场特征为长期持有提供合理性
当前市场的消息面、基本面、估值面特征,为“长期持仓”提供了合理性。
先看消息面。其一,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重磅会议,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预期、稳市场,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这意味着下半年政策将持续支持经济与市场,是中长期利好。其二,据上交所披露数据显示,2025年7月A股新开账户数量达196万户,同比大幅增长91%,新开户数的持续增长体现了投资者信心的逐步修复。市场赚钱效应的回升激发了更多投资者的参与热情,增量资金入场动能不断增强。这种由行情回暖带动的开户热潮,与去年同期的观望情绪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A股正从资金面与情绪面形成良性循环。
再看基本面。中国GDP增速达5.3%、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叠加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本质是为企业盈利和市场流动性“托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5.3%。新华网发布《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98万亿元,第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6%,环比增长8.11%,上市公司业绩边际向好,近六成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实现净利润5.22万亿元,4036家公司盈利,其中2194家公司盈利正增长,553家公司盈利增幅超100%。历史经验显示,A股长期收益与经济基本面高度相关,经济复苏周期中,权益资产往往能获得更多持续收益机会。
最后看估值。对于本轮A股的估值,市场上有研究观点的判断是“尚未见顶”。国海证券在8月1日发布的报告《牛市的10大规律——策略专题报告》中分析道:目前估值未见顶,万得全A指数2025年7月30日的估值水平到2021年初估值也还有19%左右的空间。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在现在的行情下,投资者是去还是留?投资者面对回暖的市场,最重要的就是 “不贪婪、不恐惧”,让策略匹配自身情况——这比单纯纠结“去还是留”更重要。
参考资料:
1、《中国上市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报告》来源:新华网 2025-05-08
2、《牛市的10大规律——策略专题报告》来源:国海证券 2025-08-01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中所述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代表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东方红资产管理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任何内容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本材料知识产权归东方红资产管理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发、转载、截取或完整使用本材料所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