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利率持续下降,每个人的切身感受就是:我们已经身处于低利率时代,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有1.65%左右,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下滑至1.16%附近,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有0.95%上下……
当传统的理财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时,高股息资产成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市场利率下行的环境中,与债券、货币等资产的收益率相比,高股息率股票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持续稳定分红且股息率较高的资产成为长期投资者的重要配置品种。
持续开发不同策略的指数与量化产品
在东方红资产管理指数与多策略团队的投资理念中,红利因子是长期有效的因子,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团队在持续挖掘和应用红利因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与红利因子相关的指数基金。
基于十余年量化研究与投资积累,东方红资产管理指数与多策略团队持续布局公私募产品线,打造金字塔型的公募量化产品线:其基石是被动指数基金(包括行业主题指数基金和Smart Beta指数基金等),中间层为指数增强产品(基于各类宽基指数的增强策略),最上层为主动量化产品。
被动指数基金是东方红指数与多策略团队最早布局的公募产品线,自2019年起团队率先将公司主动权益投资的经验融入定制Smart Beta指数的开发上,挖掘权益投资长期有效的各类因子,比如质量因子、红利因子、成长因子、价值因子等,开发出能够长期表现稳健、穿越周期的定制Smart Beta指数,并为投资者提供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截至目前,东方红资产管理已经与中证指数公司合作发布了四只定制Smart Beta指数,分别为中证东方红竞争力指数(931142)、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931446)、中证东方红优势成长指数(931579)和中证东方红价值领先指数(931258)。
基于跟踪定制Smart Beta指数的基金产品也随之推出,东方红资产管理于2019年7月31日、2021年12月30日、2023年9月19日,分别成立了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基金、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东方红中证东方红优势成长指数发起基金,分别跟踪其中三只指数。
其中,基于红利因子的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931446)表现格外亮眼。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A类)成立于红利资产爆发之前的2021年12月30日,截至2025年6月30日,净值增长率达46.6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33.78%,同期中证红利指数(000922)仅上涨5.16%。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指数基金(A类)近三年业绩在银河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排名1/24)。
注:排名数据详见底部注1,业绩数据来源于基金2025年二季报,截至2025.6.30。
在指数增强基金方面,东方红资产管理构建多策略之间的低相关性,从而进行指数增强,力求实现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已发行东方红中证500指数增强发起基金(A类021175、C类021176),其他宽基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也正在布局。
主动量化基金方面,团队发挥对有效因子“融合+对冲+择时”的主动性,选择风格明确、逻辑清晰、区分显著的长期有效因子构建策略矩阵,注重对公司质地的考察,力图捕捉经济周期演变过程中市场风格的变化,通过因子择时和因子对冲策略,力争为客户提供跨越周期的稳健回报。团队2024年已经成立东方红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基金(A类020803、C类020804)和东方红红利量化选股混合发起基金(A类021650、C类021651),这两只基金属于均衡风格的多头类型,希望能争取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获取较好的排名。
在A股市场红利因子开发的基础上,东方红资产管理指数与多策略团队进一步将投资范围拓展至港股市场,选择了能很好体现港股市场红利因子的指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简称“港股通高股息”,代码930914(港币)、930915(人民币)),并推出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东方红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基金(代码:A类024227、C类024228),将由徐习佳和戎逸洲担任基金经理。
港股红利策略长期有效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930915)是一只港股红利单因子指数,在中证香港300指数样本中符合港股通条件的证券中,进一步筛选出30只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高的股票,使用股息率加权方式编制而成。其因子选择、指数编制和加权方式非常契合东方红指数与多策略团队对于长期有效性的要求。
在近三年A股和港股震荡的背景下,红利资产逆势稳健上涨,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930915)近三年上涨了34.02%,与东证红利低波指数35.56%的涨幅基本持平,远高于中证红利指数5.95%的涨幅。(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6.30)
在挖掘港股红利因子过程中,东方红指数与多策略团队选择港股通高股息指数(930914/930915),主要基于该指数突出的高股息率、较低的估值水平、以及行业的广泛分布,为投资提供了长期可持续性。
从截至2025年6月30日主要指数的股息率来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达到7.96%,高于中证红利指数(000922)5.57%的股息率水平,更显著高于恒生指数(HSI)、沪深300(000300)和中证全指(000985)的股息率水平。在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65%左右的情况下,港股高股息资产的比较优势愈发凸显。
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股息率对比(截至2025.6.30):
注:恒生指数数据来自Wind,其余数据来自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截至2025.6.30。
“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格雷厄姆的这句箴言揭示了股市永恒的规律。长期来看,资金的流动会填平每一个价值洼地。
从同时在两地上市的股票来看,目前H股相较于A股的“性价比”优势突出。虽然上半年港股市场涨幅领先,但截至6月底,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代码HSAHP)仍接近130,意味着同一只股票A股价格比H股价格高近30%。
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的横向比较中,港股的估值也处于相对低位水平。而且,与恒生指数相比,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码930914/930915)的市盈率、市净率更低,估值优势更加突出。
全球主要股市指数估值对比(截至2025.6.30):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6.30。
与大家对高股息资产的传统印象不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码930914/930915)在行业分布上较为多元,既有金融、能源、公用事业等传统高股息行业龙头,也有工业、通信服务等标的,进一步拓宽了投资边界,为高股息策略注入可持续动能。
港股通高股息指数行业权重分布:
注: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5.6.30。
提供长期可持续的红利指数产品
这些都使得港股红利策略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长期投资方案——既能大概率提供较为稳定的红利回报,又具备权益资产的估值修复潜力,是资产荒时代成为较优质的资产。
从长期来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历史表现非常出色。以其计入红利和红利再投资收益的全收益指数来看,自2014年11月14日指数基日至2025年6月30日,港股通高股息全收益指数(H20915)涨幅达276.92%,而同期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H00922)上涨了209.06%,中证全指全收益指数(H00985)涨幅为66.65%。
注: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6.30。全收益指数包含了成分股的分红,并对分红自动进行红利再投资。
在东方红指数与多策略团队的视角里,基于资本市场的长周期思考,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红利资产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红利因子的有效性值得投资者长期关注。同时,随着利率水平处于低位,挖掘红利因子,追求优质上市公司提供的稳定股息回报,可以构建起性价比较高的组合。
在美联储降息大势所趋、国内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背景下,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市场,港股红利投资前景或许可期。
注1: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排名数据来源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中国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截至2025.6.30,具体分类为:标准策略指数股票型基金(A类)。
注2:东方红中证竞争力指数基金(A类)成立于2019.7.31,2020-2024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4.49%、-1.51%、-20%、-11.95%和13.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2.08%、-3.62%、-21.05%、-13.49%和10.94%。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东方红竞争力指数收益率95% + 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基金经理:徐习佳(2019.7.31起至今)、戎逸洲(2019.11.29起至今)
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A类)成立于2021.12.30,2022-2024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0.50%、10.31%和30.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53%、7.94%和27.23%。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基金经理:徐习佳(2021.12.30起至今)、高原(2023.6.10起至今)
东方红中证优势成长指数发起基金(A类)成立于2023.9.19,2024年净值增长率为12.0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为13%。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东方红优势成长指数收益率95%+银行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基金经理:徐习佳(2023.9.19起至今)、戎逸洲(2023.9.19起至今)
风险提示:本基金是一只股票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是指数型基金,具有与标的指数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标的指数为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代码:930914/930915)。本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投资特定品种(包括港股通标的股票、债券回购、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股票期权、资产支持证券、科创板股票、北交所股票、存托凭证、参与融资、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等)的风险、基金模式转换的风险、本基金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本基金特有风险主要是指数化投资风险,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的风险、标的指数值计算出错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成份股停牌风险等。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前述文件更新内容。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和兑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