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央行、工信部、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提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意见》有何积极意义?资本市场如何助力新型工业化?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特邀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进行解读。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有哪些重点?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这次《意见》的出台可以说是多部门协同发力,为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注入了“金融活水”。整体来看,它聚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难点,提出了18条针对性很强的举措,重点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第一是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尤其是中长期资金支持。比如鼓励银行设立制造业专营机构,加大对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还提出要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
第二是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这包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订单融资等创新工具,目的就是精准匹配制造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是强化资本市场和政策协同作用。比如鼓励优质制造企业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融资,同时也提出要加强银政企对接机制,这种多部门联动的方式,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这份《意见》不仅是金融支持制造业的一份行动指南,更是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先,它有助于缓解制造业中长期资金短板。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往往回报周期长、前期投入大,过去金融体系偏向短期贷款,对它们支持不足,这次《意见》针对性地补上了这个短板。
其次,它能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在“卡脖子”技术上有望实现更多突破。
第三,通过优化金融服务机制,《意见》有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升级,比如通过并购重组、产融结合等方式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意见》不仅释放了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明确信号,更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撑体系。未来,我们也期待这些政策能够尽快落地见效,真正助力中国制造迈向“制造强国”。
《意见》强调“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产品更加丰富,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您如何理解《意见》提及的总体要求及核心目标?若政策措施落地,未来新型工业化将呈现哪些结构性变化?
这是《意见》中非常关键的一句话,它不仅是阶段性目标的明确表达,更反映了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和对金融体系能力建设的全面部署。这一目标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金融体系基本成熟”,强调的是金融对工业的系统性支撑能力。二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明确了制造业转型的三大主攻方向。三是“产品更丰富、服务更适配”,强调的是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维度。
如果政策全面落地,我认为未来新型工业化会呈现以下几个结构性变化:
一是制造业金融结构更合理:融资期限更匹配、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金融资源更向战略性和先进制造倾斜。
二是产业链协同能力增强:通过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投贷联动等机制,推动上下游协作与集聚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韧性与效率。
三是区域产业布局更优化:政策特别提到了中西部产业承接和产业集群建设,未来金融将引导产业向重点区域集聚,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强化国内大循环。
四是制造企业治理能力提升:随着金融服务从“融资”走向“赋能”,企业也将倒逼改革,提升治理结构、财务透明度、技术研发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产业素质。
《意见》提出,对于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攻关,金融要给“长钱”,银行要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资本市场在其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资本市场具备天然的“长周期、低成本、重创新”特性,正是推动新型工业化、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平台。
资本市场在新型工业化中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提供“长钱”和“耐心资本”。
相比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能为技术密集、周期长的制造企业提供更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通过IPO、再融资、私募股权、并购重组等方式,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第二,引导资源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中。
比如绿色债券、产业REITs、科创板融资等,都能更精准支持国家战略方向,推动资源向重点领域聚集。
第三,推动企业规范治理、提升透明度。
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研发投入、治理结构等有较高要求,这有助于制造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与国际接轨。
《意见》提出,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痛点是什么?投资端改革、长周期考核对投资未来产业有何推动作用?
一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不确定。
很多核心技术“十年磨一剑”,但传统资金更偏好短期回报,导致“缺耐心资本”。
二是风险高、估值难。
前沿领域尚无成熟商业模式,容易出现估值波动大、投早投错的情况,投资机构缺乏相应机制应对。
而这次《意见》强调的投资端改革和长周期考核机制,就是要改变“重短期、轻长期”的激励导向,让政府投资基金、国企基金、保险等长期资金,能真正安心投、持续投。特别是推动建立与未来产业发展周期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从“看利润”转为“看战略方向、看技术突破”,这将显著提升长期资本对前沿领域的配置意愿,有助于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建立健全风险协同防控机制方面,《意见》中强调要推动金融机构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防范套取和挪用风险,助力防止“内卷式”竞争。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内卷式”竞争?“反内卷”对产业或金融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带来哪些影响?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防止“内卷”,关键在于引导资金流向真正有创新力、含科技量的企业和项目。这就要求金融机构不能一味看短期回报,而要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强化信贷投向管理、用途监控,防止资金被套取或用于无效扩张。
对产业来说,“反内卷”有助于倒逼企业转向高端化、差异化竞争;对金融机构来说,则要求建立更精细化的风控机制,更注重贷前评估与贷后管理,尤其在制造业领域,要避免一哄而上的行业风险。
《意见》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链;5G、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领域,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包括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基础软件、安全芯片等,是数字中国和智能制造的基础,政策和资金双重支持明显。
第二,先进制造核心环节。像工业母机、机器人本体、智能控制系统等环节是产业链卡点,一旦突破,将释放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第三,新能源及绿色制造。储能、氢能、新型电池材料、光伏设备等领域将受益于绿色转型,叠加出口潜力,具备全球竞争力。
第四,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包括基因工程药物、高端体外诊断设备等,正处于“国产替代”和技术突破并行阶段。
第五,工业互联网与5G融合应用。在工业场景中落地的“5G+制造”解决方案、边缘计算、设备互联等,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也具备To B市场的长期发展空间。
这些领域共同的特点是:政策高度支持、技术密集、长期空间大。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既要关注当前盈利能力,也要看技术潜力和国家战略方向的契合度。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可根据投资运作或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将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以上所列示相关行业的证券或选择不投资于具体某个行业的证券。以上观点、看法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宁王主力矿区停产 锂价影响几何?##新藏铁路公司成立 重大基建持续发力##OpenAI推出GPT-5 或提振AI投资热情##八月基金投资策略##达人收息方法论#
$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LOF)C(OTCFUND|012417)$
$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C(OTCFUND|0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