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作为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前沿阵地”,其市场动态往往反映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25年以来,港股表现亮眼,不仅大幅跑赢A股,更吸引了万亿级资金涌入,成为市场焦点。下半年港股还有哪些机会?普通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
港股领跑,南下资金持续“输血”
2025年港股市场虽经历波动,但整体表现强势。一季度强势抬升后,4月初受关税事件冲击,恒生指数曾单日大跌超13%,但5月后快速修复。
截至7月11 日,港股三大指数年初以来涨幅显著:恒生指数涨20.33%、恒生科技指数涨17.47%、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19.17%。
对比A股,差距明显。同期上证指数、沪深 300、创业板指涨幅仅4.73%、2.03%、3.06%。若拉长至1年周期,港股表现更优:恒生指数近1年涨幅38.16%,恒生科技达45.77%,远超A股主流指数。
A股和港股主流宽基指数涨跌幅对比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7.11
老司基认为,这一强势表现背后,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是重要推力。截至 7 月 11 日,今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达7662亿元,接近去年同期的两倍。大量资金不仅提升了市场流动性,更改善了港股长期以来的低估值、低情绪状态,推动板块估值修复与整体回归。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主题ETF也趁势吸金。Wind数据显示,近1个月,超300亿元加仓港股主题ETF。其中,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近1月净申购额超41亿元,高居榜首;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及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的净申购额均超25亿元。
近1月港股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前10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7.11
目前港股主题ETF总规模达到4122亿元,较去年底增长超1200亿元。百亿级ETF阵营大幅扩容,当前共有11只港股主题ETF规模超百亿元。
眼下,考虑到港股部分稀缺性资产在宏观偏弱环境下具备较强吸引力,多家机构仍看好南向资金后续对港股市场的配置。国泰海通研报指出,年内来看南向资金仍有增配空间,全年净流入有望超1万亿元。
四大方向,构建指基组合
机构普遍认为,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叠加产业周期红利,港股下半年仍有丰富机会,四大板块值得关注。
01,科技板块:AI驱动+估值洼地
港股科技板块聚集了大量优质互联网龙头,AI应用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 60%。当前国内AI技术突破(如DeepSeek大模型推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叠加外资系统性增配,科技资本开支进入新周期,板块成核心受益领域。
从估值看,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PE-TTM)为 19.81 倍,处于近10年估值百分位的8%,比近10年92%时间的估值都低,具备较高安全边际。
02,创新药板块:基本面驱动+出海提速
港股医药板块中,创新药市值占比约40%-50%。行业正迎来多重利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审批效率提升,医保改革稳步推进;国内创新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出海交易愈发活跃。投资逻辑已从“概念驱动”转向“基本面驱动”,头部企业及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Biotech公司长期价值凸显。
03,新消费板块:结构升级+出海扩容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催生新消费崛起,港股新消费相关上市公司市值占比约60%。政策支持、港股通标的扩容带来增量资金,消费品类更注重情绪价值与社交属性,潮玩、茶饮、黄金饰品等领域迎合年轻人需求,表现突出。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新消费出海,为企业打开增量空间。
04,红利类资产:高股息+抗波动
港股红利类资产(银行、能源、公用事业、电信运营商等)以“低估值、高股息” 为特点。截至6月初,港股中股息率超5%的资产占市值43%,基本面稳定,在全球经济动荡期表现抗跌,部分行业(如石油)还能受益于地缘冲突。因绝对收益资金关注度高,未来资金流入有望持续。
对于普通基民而言,通过指数基金配置港股是一种较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如专注于投资港股科技板块的恒生科技指数基金,聚焦于互联网、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企业。如行业主题指数基金,针对上述提到的创新药、新消费等具体行业主题,市场上也有相应的指数基金可供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指数基金的风险相对集中,对投资者的行业研究能力有一定要求。
跟踪基金规模超100亿的部分港股指数
在跟踪基金规模超100亿元的港股指数中,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今年涨幅高达72.77%,另外,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年内涨幅也超过30%。
老司基觉得,下半年港股市场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产业周期发展等因素推动下,科技、创新药、新消费、红利类资产机会凸显。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指数基金,参与布局港股市场,跟随吃肉。
#机器人量产将至?智元、宇树获大单#
#下半年行情主线是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