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3 19:03:37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内蒙古
当银行股撕掉"高股息"标签,藏在政策与科技夹缝里的超额收益该怎么挖?

#话筒给你,有问必答#

在低利率与资产荒的市场迷雾中,银行板块正悄然完成从"传统金融基建"到"新经济枢纽"的角色蜕变。若仅用"高股息"给银行股贴标签,或许会错失其隐藏的三重价值密码。

其一,政策托底构筑的安全边际正在重构估值逻辑。从LPR改革定向降息到地方债务风险化解专项工具落地,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灰犀牛"被逐步圈养。国有大行凭借政策性业务优势,在基建REITs、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贷款等领域占据先机,其稳健性已不仅是财务数据的静态呈现,更是政策信用背书下的动态平衡。以某国有行为例,2024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这类业务既贡献稳定收益,又降低风险权重,形成"规模扩张-风险可控"的正向循环。

其二,零售银行的"隐形冠军"正在消费升级中突围。股份制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深耕开始进入收获期,某股份制银行2024年零售AUM突破15万亿元,其中基金代销规模同比增长42%,这背后是"千人千面"的智能投顾系统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商行的差异化路径,长三角某城商行通过"供应链金融+数字人民币"模式,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3000家,不良率控制在1.2%以下,证明区域性银行完全可以在细分赛道建立护城河。

其三,金融科技的渗透正在改写盈利公式。头部银行每年科技投入超百亿元,不仅是简单的"线下业务线上化",更是通过区块链重构跨境结算效率,通过AI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某银行的智能风控系统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从3天压缩至4小时,不良识别准确率提升28个百分点,这种"科技降本"带来的利润率提升,或许比降息周期中的利差收窄更值得期待。

站在资产配置的维度看,银行股的红利属性不应被狭义解读为"现金分红",更应看到其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的配置价值。当市场波动率攀升时,银行板块的低Beta特性提供缓冲垫;而在经济复苏预期升温阶段,其盈利弹性又能跟上周期节奏。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双重特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重新定价。

当然,风险犹存。房地产产业链的长尾风险、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仍会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但那些能在"稳规模"与"调结构"中找到平衡点的银行,终将在这轮估值修复中走出独立行情。毕竟,在穿越周期的战役中,能活下来的不仅是跑得最快的,更是懂得在风暴中调整帆向的航行者。@东财基金

$东财银行C$ #晒收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