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相和业绩优#一、对偏债混合型基金的核心看法:震荡市中的 “攻守平衡器”
1. 股债结合的独特优势
偏债混合型基金通过 “债券筑基 + 权益增强” 的双轮驱动模式,在 2025 年市场环境中展现出三大核心价值:
风险缓冲垫效应:以工银聚享混合基金为例,其债券仓位占比 50.82%,通过配置国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低波动资产,在 2025 年一季度市场震荡中实现最大回撤仅 - 3.02%,显著优于偏股型基金。这种 “固收打底” 特性使其在股债双杀行情中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
收益增强弹性:权益仓位(通常 20%-40%)可捕捉结构性机会。这种 “权益添翼” 能力使其在市场回暖时能够分享上涨红利。
流动性管理优势:相较于纯债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可通过灵活调整股债比例应对市场变化。
2. 市场适应性与配置价值
在 2025 年 “弱复苏 + 高波动” 的宏观背景下,偏债混合型基金的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防御性:申万宏源预测 2025 年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进入 “1% 时代”,利率债收益空间收窄,但偏债混合型基金可以通过信用债票息(如 AAA 级企业债收益率约 2.5%)和可转债转股溢价(如银行转债平均溢价率 18%)增厚收益。
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捕捉:A 股呈现 “指数稳、结构分化” 特征,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聚焦两大主线:
高股息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板块。
政策催化的科技赛道:液冷服务器、CPO 等细分领域在 7 月涨幅超 10%,部分偏债混合型基金通过配置相关转债实现超额收益。
二、2025 年布局策略:哑铃型配置与动态再平衡
1. 股债比例的动态调整
基准配置:我采用 “60% 债券 + 30% 股票 + 10% 可转债” 的核心框架,其中债券部分以利率债(30%)和高等级信用债(70%)为主,股票部分聚焦红利资产(40%)和成长赛道(60%)。
2. 债券端的精细化配置
利率债波段操作:在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 1.7% 时减持,高于 1.9% 时增持,通过捕捉 10-15BP 的利差波动增厚收益。
可转债哑铃策略:一端配置低溢价率、高股息的银行转债,另一端配置高弹性的科技转债。
3. 权益端的结构性布局
红利资产防御底仓:配置银行、公用事业等低估值、高分红板块,作为组合 “压舱石”。
成长赛道弹性配置:聚焦三大主线:人工智能:液冷服务器、CPO等细分领域,相关转债在 7 月涨幅超 15%。
创新药:医保目录调整新增商保创新药目录,部分药企因纳入预期迎来估值修复。
高端制造: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受益于设备更新政策,相关基金在二季度通过增持实现净值增长。
4. 基金选择与组合构建
均衡型代表:$工银聚享混合C$ (债券 50.82%+ 权益 38.61%),通过量化模型精选小盘股(如建科机械),近一年收益率 41.96%,同类排名第 1。
持有期限建议:偏债混合型基金适合中长期持有(建议 1 年以上),以平滑市场波动影响。例如$工银聚享混合C$ 近三年收益率 13.69%,显著优于短期持有收益。
把握 “稳中有进” 的配置主线。2025 年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布局需紧扣 “防御性 + 进攻性” 双重逻辑:债券端: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 “盾”,通过票息和久期策略应对利率下行;以可转债为 “矛”,捕捉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
权益端:以高股息资产为 “锚”,对冲经济不确定性;以政策催化的科技、医药为 “箭”,提升组合弹性。
动态调整:通过股债再平衡、行业轮动和基金优选,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超额收益。
对于我个人而言,偏债混合型基金不仅是 “震荡市中的压舱石”,更是 “弱复苏周期中的收益增强器”。通过科学配置与动态管理,希望能在 2025 年实现 “进可攻、退可守” 的投资目标。@工银瑞信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