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相和业绩优#近两年全球经济局势的不确定性持续攀升,A股市场在震荡中徘徊,投资者面临“赚钱难、控风险更难”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凭借“债底稳健、股增弹性”的特性,逐渐成为资产配置的核心工具。
一、震荡市下的投资痛点:为何偏债混合型基金更受青睐?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一方面,科技、红利板块轮动上涨;另一方面,出口链、消费板块受关税政策冲击波动加剧。与此同时,债券市场在央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持续走强,纯债型基金超98%实现正收益,转债市场年内涨幅达6.42%。这种“股债双牛但波动分化”的格局,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纯债基金:收益稳定但弹性不足,难以捕捉股市反弹机会;
偏股基金:进攻性强但回撤可控性差,2022年沪深300指数下跌21.6%,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撤超25%;
灵活配置型基金:策略依赖基金经理主观判断,调仓节奏易滞后于市场变化。
偏债混合型基金则通过“50%-70%债券打底+20%-40%股票增强”的配置,在控制最大回撤的同时保留收益弹性。历史数据显示,2018-2022年震荡市中,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回撤幅度较沪深300指数低40%,2021年更以3.2%的收益小幅跑赢债券型基金指数。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使其成为中低风险投资者的首选。
工银聚享混合:用数据说话的“业绩黑马”
工银聚享混合(A类011729/C类)成立于2021年8月,截至2025年7月,其业绩表现堪称“惊艳”:
近一年收益率37.35%,同类排名第一,超越业绩比较基准21.49%;
2025年一季度收益率11.86%,在权益市场波动中逆势上涨;
最大回撤仅18.82%,显著低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1. 策略优势:量化增强+久期择时,双轮驱动收益
工银聚享混合的核心策略可概括为“股债双轮动态平衡”:
股票端:采用“主动量化+微盘股挖掘”策略。基金经理通过量化模型筛选市值20亿以下的微盘股(如建科机械、楚环科技),这类股票因机构覆盖少、流动性溢价高,存在估值错配机会。2025年一季度,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平均市值仅25亿元,单只个股权重低于0.2%,持股极度分散,有效降低个股风险。
债券端:实施“久期择时+信用债底仓”策略。在利率高位时,基金将信用债切换为长久期利率债(如2025年一季度国债持仓比例从12.21%提升至38.62%),捕捉债市波段机会。这种策略在2025年债市利率下行周期中贡献显著收益。
2. 团队优势:16年老将掌舵,量化团队护航
工银聚享混合由焦文龙与何顺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
焦文龙:工银瑞信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拥有16年从业经验,擅长跨资产配置与量化策略。其曾管理首批公募FOF产品,对大类资产轮动有深刻理解。
何顺:自2023年10月接管以来,任期回报率达40.67%,展现出优秀的策略执行能力。
背后是工银瑞信15人量化投研团队的支持,团队通过“人工+机器学习”挖掘新因子,构建数十个低相关模型,实现多策略互补。其自研量化投研平台集成数据清洗、策略跟踪、收益归因等功能,大幅提升研究效率。
成本优势:长期持有性价比显著
工银聚享混合C类份额采用“0申购费+持有满30天0赎回费”模式,管理费仅0.6%/年。以10万元持有3年为例,较同类基金可节省费用约900元,相当于额外增加1.5%收益。这种“低摩擦成本”设计,尤其适合定投或长期持有投资者。
未来展望:政策与流动性支撑,红利与科技双主线
基金经理在2025年二季报中指出,尽管海外关税政策加剧市场波动,但国内政策积极对冲风险,债券收益率已明显下行。全年权益市场不悲观,确定性较强的产业趋势(如AI、机器人)和优质公司将是收益主要来源。工银聚享混合将延续“量化选股+久期择时”策略,重点布局内需驱动的消费板块与高股息红利资产。
震荡市中的“稳赢”选择
在市场方向不明朗时,工银聚享混合通过“债底稳健+股增弹性”的配置,为投资者提供了“攻守兼备”的解决方案。其量化策略的纪律性、团队投研的深度以及成本结构的优势,共同构成了穿越震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追求稳健收益、希望降低波动的投资者而言,这只基金或正是当下布局的优质选择。@工银瑞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