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相和业绩优#“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2025年的资本市场,正经历着全球降息周期开启、国内政策精准调控、A股估值结构性分化的复杂局面。在权益市场波动加剧、纯债基金收益承压的背景下,偏债混合型基金凭借“债券打底、权益增强”的独特设计,成为投资者穿越牛熊的“压舱石”。其中,工银聚享混合基金以近一年39.22%的净值增长率、30.39%的超额收益,以及仅7%的最大回撤,在同类基金中独占鳌头。
一、震荡市中的结构性困局:为何偏债混合型基金成为破局者?
当前市场呈现“股债双弱”的阶段性特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因宽松政策持续下行,信用债违约风险仍存;A股虽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结构性分化显著,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与小盘成长股表现迥异。这种环境下,纯债基金难以抵御利率下行对票息收益的侵蚀,权益基金则可能因市场波动遭受重创。而偏债混合型基金通过动态调整股债比例,既能利用债券的稳定性平滑净值波动,又能通过权益投资捕捉结构性机会。
以工银聚享混合为例,其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债券仓位占比52.05%,主要配置国债与高等级城投债,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获取资本利得;权益仓位占比38.61%,通过量化因子体系筛选小盘成长股,覆盖医药、电子等12个申万一级行业。这种“哑铃型”配置使基金在2025年初的股市回调中最大回撤仅7%,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18%的跌幅,而一季度10.29%的收益率又显著跑赢中证全债指数2.1%的涨幅。
二、工银聚享混合的四大核心优势:从策略到执行的全方位突破
1. 量化增强策略:科技赋能下的超额收益
基金采用“动量+质量+成长”三因子量化模型,从3000余只小盘股中筛选标的。例如,2025年一季度通过动量因子捕捉电子行业景气度回升,增持相关个股;同时利用质量因子规避高估值泡沫股。这种系统化投资避免了主观判断的情绪偏差,使基金近三年换手率357.47%仍保持低波动特征。
2. 动态风险对冲:多层次防御体系
在资产层面,当沪深300波动率突破均值时,基金启动国债期货与股指期货跨市场对冲;在行业层面,单一行业持仓不超过8%,避免集中度风险;在个股层面,设定-12%的止损线与3%的行业偏离度阈值。2024年一季度股市大幅回调期间,这套风控体系使基金回撤控制在18.82%,远低于同类基金平均水平。
3. 宏观择时能力:专业团队的“黄金搭档”
基金经理焦文龙(9年量化投资经验)与何顺(资产配置专家)形成互补。2025年一季度,团队基于“精准滴灌”式宽松政策,判断利率下行周期延续,果断增持长久期利率债;同时捕捉小盘成长股政策支持机遇,将权益仓位从2024年末的39.75%调整至38.61%。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使基金近三年夏普比率达位列同类前10%。
4. 持有人结构优化:机构与个人的共赢
截至2024年末,机构持有份额占比50.27%,包括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长期资本。这种结构不仅降低了频繁申赎对基金运作的干扰,更促使管理团队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例如,基金十大重仓股平均持有周期超过12个月,远超同类基金6个月的平均水平。
三、未来展望: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的双重驱动
202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面临三大机遇:全球降息周期降低无风险利率、国内新质生产力政策催生结构性行情、养老金入市提升长期资金占比。工银聚享混合基金可通过三大路径受益:其一,继续增持长久期利率债,获取利率下行红利;其二,利用量化模型挖掘专精特新、数字经济等政策支持领域的成长股;其三,通过国债期货对冲利率风险,保持净值稳定性。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它。”工银聚享混合基金通过持续优化量化策略、强化风控体系、深化宏观研究,正在为投资者创造一条穿越周期的稳健收益曲线。对于风险偏好适中、追求长期增值的投资者而言,这只基金不仅是当下布局的优质选择,更是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器”。
在资本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唯有兼具进攻性与防御性的投资工具,方能实现“行稳致远”。工银聚享混合基金的实践表明:通过科学配置股债资产、融合量化与主动管理、平衡收益与风险,完全可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为投资者守护财富的“诗与远方”。@工银瑞信基金 $工银聚享混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