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8-03 01:19:21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江苏
震荡市中如何稳稳抓住结构性机会?

#股债相和业绩优#近期,A股市场延续震荡格局,政策驱动下的结构性机会与潜在风险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下半年,机构普遍预期市场难现系统性大涨,区间震荡、主题轮动成为主基调。科技革新、消费变迁、稳定红利及政策驱动方向虽被重点看好,但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波动等外部因素持续扰动市场情绪。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既担心踏空结构性行情,又害怕权益资产大幅回撤,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成为核心诉求。
偏债混合型基金:震荡市的“压舱石”
偏债混合型基金凭借股债双轮驱动的特性,成为震荡市中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利器。这类产品通常将70%以上仓位配置于债券,通过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获取稳定票息收益;剩余20%-40%仓位投向股票,捕捉成长赛道红利。以工银聚享混合为例,其近一年收益率达39.22%,同期基准收益仅8.83%,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一,远超纯债基金与偏股基金的平均表现。
股债灵活配置,动态对冲风险
工银聚享混合的基金经理焦文龙与何顺采用“量化筛选+分散持股”策略,股票持仓涉及371只个股,单只权重仅0.15%,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长期低于2%。这种极度分散的配置方式,有效规避了单赛道暴雷风险。例如,2025年一季度市场因关税事件冲击时,基金迅速减持出口依赖型个股,转而加仓内需驱动的消费板块,体现了灵活的择时能力。$工银聚享混合C$

债券端积极久期管理,捕捉政策红利
与常规固收+产品不同,工银聚享混合在债券端采用积极的久期择时策略。2025年一季度,基金将国债持仓比例从12.21%提升至38.62%,精准把握了利率下行周期中长久期债的上涨机会。这种策略在政策驱动的市场中尤为关键——当经济复苏预期升温时,长久期债对利率更敏感,可对冲权益波动;而当债市调整时,分散的股票持仓又能提供收益缓冲。
工银聚享混合:量化赋能下的超额收益密码
工银聚享混合的突出表现,离不开其背后强大的量化投研体系。工银瑞信量化团队拥有15名投研人员,覆盖基本面量化、机器学习模型、SmartBeta策略等多个领域。团队通过“人工+机器学习”结合的方式挖掘新因子,并运用多策略模型共同打分,显著提升了组合的稳定性。
小盘股深度挖掘,捕捉估值错配机会
基金聚焦20亿市值以下的微盘股,如建科机械、楚环科技等。这类股票流动性溢价高、机构覆盖少,通过深度调研可挖掘估值错配机会。2025年一季度,微盘股板块因市场风格切换表现低迷,但工银聚享混合通过量化选股模型,成功筛选出抗跌性较强的个股,实现了权益端的超额收益。
低换手率下的长期持有,降低交易成本
基金近三年平均换手率仅357.47%,持续低于同类均值。低换手率策略减少了频繁交易带来的摩擦成本,同时通过长期持有优质个股,享受企业成长红利。例如,基金持有的部分医药、科技类个股,在2025年二季度因行业政策利好实现估值修复,为组合贡献了显著收益。
当下布局的三大理由
理由一:政策红利与景气反转的双重驱动
下半年,医药集采压力缓解、AI硬件迭代周期、高股息资产价值重估等结构性机会凸显。工银聚享混合通过股债双轮驱动,可同时捕捉债市政策红利与股市成长红利。
理由二:成本控制优势显著
该基金无申购费、持有满30天免赎回费、管理费仅0.6%/年。以10万元持有3年为例,可节省费用约900元,相当于额外增加1.5%收益。
理由三:基金经理与团队的双重保障
焦文龙作为工银指数及量化投资部总经理,拥有16年从业经验与10年投资管理经验,其跨领域投资能力与工银聚享混合的大类资产配置需求高度契合。同时,工银量化团队的自研系统集成了数据清洗、策略跟踪、收益归因等功能,为量化策略的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震荡市中的“中庸之道”
在市场不确定性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工银聚享混合凭借其“债为盾、股为矛”的配置逻辑、量化赋能下的超额收益能力,以及显著的持有成本优势,成为普通投资者布局震荡市的优质选择。它既解决了投资者“怕踏空牛市”的焦虑,又缓解了“怕暴跌割肉”的恐惧,真正实现了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对于追求年化收益跑赢通胀、希望资产稳步增长的投资者而言,工银聚享混合或是当下值得重点配置的核心仓位。@工银瑞信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