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相和业绩优# 叮咚!刚手机又响了,八成是净值更新的推送。最近这手啊,点开APP前都得先深呼吸——是惊喜还是惊吓,全凭市场大爷当天的心情。昨天账户还红彤彤一片,美滋滋盘算着晚上加个鸡腿;今天一盆冷水浇下来,绿得心发慌,鸡腿瞬间变泡面。这忽上忽下的,难受!
我算是看透了,单押一边,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今年都像在走钢丝。股市那边,热点轮动比电风扇还快,追都追不上;债市这边呢,利率一点点风吹草动,也能掀起不小的波澜。朋友老李更惨,年初看债市稳当,一股脑扎进去,结果眼巴巴看着隔壁科技股蹭蹭涨;等他不甘心转战股市想分杯羹,嘿,调整它又来了!一来二去,钱没赚着,光忙着“左右打脸”了。
就在这“买啥啥不对”的郁闷里,我发现身边几个“淡定哥”、“从容姐”的账户,曲线居然走得还挺稳当。凑近一看秘密武器,嚯,清一色都配了种叫偏债混合型基金的东西。这东西,名字听着有点“混”,效果却出奇地“和”——尤其是那股股债相和的劲儿,在眼下这市场里,真有点“定海神针”的意思。拉数据一看,近半年偏债混合基金指数跑赢沪深300三个多点,但回撤只有沪深300的五分之一!(数据来源:Wind) 这体验,好比别人在坑洼土路上颠簸,咱在铺装路上稳稳前行。
偏债混的妙处,换个角度就豁然开朗:它**不单是“债基加点股票”博收益,更是“股票减点波动”求安稳**。好比烈酒兑了冰块——酒劲儿(收益潜力)还在,却不易上头(波动太大)。尤其当市场像没头苍蝇乱撞时(比如最近两月),这种“中和”效果更珍贵。
说到当下布局,我特别留意到小盘股 偏债混**这个组合。原因有三:
一、流动性是命门:当下宏观流动性充裕(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1.67%左右),这就像给小盘股“输血”;
二、行情混沌是机会:市场没明确主线时,资金不扎堆抱团,小盘股反而有腾挪空间;
三、自带“独立”属性:小盘股表现和经济强弱关联不大,管你经济上行(如2015-2017)还是承压(如2022-2023),它都能跑出自己的节奏。
不过小盘股天生“暴脾气”,波动大得吓人。普通人直接冲进去,容易晕车吐一地。这时,**用偏债混基金“打包”小盘股策略,就成了聪明选择**——既尝到小盘股高弹性的甜头,债券部分又像安全气囊,撞车时保命。
顺着这思路找产品,工银聚享混合(C类:011730)让我眼前一亮:
一、业绩能打硬仗:截至今年3月底,近一年净值增长率21.98%,同类262只普通偏债基金里排第一,碾压业绩基准(6.84%)。(数据来源:基金2025年一季报,银河证券)
量化 小盘,分散到极致: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仅1.3%,单只股票最多0.14%(2025年一季报),像渔网撒向整片小盘海域(持仓股市值均低于百亿)。这明显是量化手段在广覆盖、控风险。
二、股债切换够灵活:基金经理焦文龙、何顺会看股债性价比调仓位。现在股票仓位近40%(顶格配置),债券约52%,显然认为股票更有吸引力(2025年一季报)。债的部分也灵活,利率合适时就拉长久期“锁利”。
三、更让我安心的是数据验证:中证2000(小盘代表)与中证全债近三年相关性为-0.21%(Wind, 2022/5/16-2025/5/16),说明小盘股和债券确实能“对冲”。工银聚享这“小盘量化 债”的配方,算把数学用活了。
今年我的布局思路:1. 核心压舱石:偏债混基金必须占大头,它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压舱石”;2. 侧重“小盘 ”:优先选嵌入小盘策略的产品(如工银聚享),当前流动性环境对它有利;3. 严控单一风险:绝不重仓押注某一类资产,股债动态平衡才是王道。
市场越是不讲理,越要给自己留退路。偏债混合基金,尤其是工银聚享这样用“量化网”捕捞小盘机会的产品,像给投资加了减震器。这能让我们在颠簸路上坐得更稳,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