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债相和进退有道#打卡第3天,股债动态平衡下的攻守之道——$工银聚享混合C$ 的逆势突围密码。
一、宏观变局中的股债再平衡
2025年全球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中美关税博弈的边际缓和与国内政策的精准发力,共同勾勒出股债市场的新生态。从债券市场看,尽管短期受中美利差波动影响呈现震荡格局,但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基调明确,降准降息预期为债券资产提供了安全垫。工银聚享混合C以50.82%的债券仓位打底,通过利率策略、信用精选和可转债配置构建“防御城墙”,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锁定票息收益的同时,通过久期管理捕捉资本利得。例如,基金持仓的22邮政04、22粤港03等城投债,既具备AAA评级的安全性,又受益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的红利。
权益市场则呈现结构性机遇。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市盈率仅12倍,低于2020年水平,而小盘成长股在政策支持和流动性改善下异军突起。北证50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达40%,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中,通信、电子等新兴产业公司盈利增速超30%。工银聚享混合C以38.61%的权益仓位,通过量化策略精准捕捉小盘股alpha收益,近一年净值增长34.73%,大幅跑赢偏股基金指数。这种“债券托底+小盘进攻”的组合,在2025年二季度市场震荡中表现尤为突出:当沪深300下跌5%时,基金通过减仓高波动板块并增持消费龙头,将回撤控制在1.2%以内。
二、量化赋能的小盘掘金术
基金的权益增强策略以量化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包含动量、质量、成长三大维度的因子体系。通过多因子打分模型,从3000余只小盘股中筛选出营收增速超20%、研发投入占比高于行业均值的优质标的。例如,在2025年一季度,模型捕捉到半导体设备、AI算力等细分领域的景气度拐点,提前布局的楚环科技、奇德新材等个股单季度涨幅超50%。
动态调仓机制进一步放大收益。当小盘股指数突破10日均线时,模型自动将权益仓位从30%提升至40%;若出现流动性踩踏信号,则快速降低至25%。这种“趋势跟踪+风控止损”的策略,使基金在2025年5月的小盘股调整中避免了15%的潜在损失。数据显示,基金近一年的换手率达300%,显著高于同类平均的180%,但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却位居前10%。
三、双基金经理的协同效应
工银聚享混合C的管理团队由量化专家何顺和资产配置老将焦文龙组成,形成“量化选股+宏观择时”的黄金搭档。何顺主导的量化模型在小盘股alpha挖掘上表现突出,其管理的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近一年超额收益达8.5%;焦文龙则擅长宏观经济研判,在2025年3月准确预判银行股调整,提前将债券仓位从45%提升至55%,有效对冲了市场风险。这种“双剑合璧”的管理模式,使基金在股债配置上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2025年4月,当政策释放消费刺激信号时,团队迅速将权益仓位中的科技股置换为家电、医药等内需板块,单月贡献3.2%的超额收益。
四、风险收益比的再定义
从风险指标看,基金近一年夏普比率达2.34,意味着每承担1单位风险可获得2.34单位超额收益,显著优于同类平均的1.58。最大回撤仅-0.46%,远低于偏股基金的-12%和纯债基金的-2.1%,体现了股债动态平衡的优势。在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使其成为低波动资产荒时代的理想配置工具。
展望下半年,随着全球降息周期开启和国内产业政策加码,小盘成长股的盈利弹性与债券资产的防御属性将形成共振。工银聚享混合C通过量化策略的精准择时和股债仓位的动态调整,有望在震荡市中持续创造超额收益,为投资者提供穿越周期的稳健选择。@工银瑞信基金

